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按照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就业为导向,德育为首位,服务为保障”的办学理念,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内容贯穿于从学生入学到实习就业的全过程。课程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各专业课程密切配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增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针对性。本课程将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学业指导有机结合,将学生的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用就业指导促进学业指导,用就业指导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用就业指导推动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因此,本课程为学生学业、就业和创业的导向课程,为各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有直接地、强有力地促进作用。
2、课程主要作用:
(1)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与指导:首先,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从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经历选择合适的职业。其次,根据个人并结合专业的特点,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检验其可行性。再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会推销自己,包括简历的准备,面试的技巧,如何选择,如何决策,如何求职、就业与创业,以及如何可持续发展等。使学生掌握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促进职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职业观决定学生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态度,就业观决定就业心态和就业选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就能帮助学生正确的作出职业和就业选择,实现自身的价值。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业和就业的关系: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努力完成学业,提升职业能力。
(4)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成功就业: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知识模块,并开展一系列主题课程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职与创业必备的知识、能力和技巧,成功就业。
(5)通过创业精品班和以2010级工商企业管理为依托的创业与就业教育试点班的开设以及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的筹建,为学生校园创业和成功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1)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为依据探讨课程开发模式,实现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创新。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课程模块,通过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论证和课程开发三个阶段的工作,解决了课程载体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重构、课程标准的制订等问题,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每个项目的学习都在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中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
(3)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为重要原则
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2、设计思路
(1)明确目标定位
以高职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定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相应的目标。
(2)课程内容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立足服务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和标准。
(3)采取模块化教学
围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职场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求职策略等涉及到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制定教学项目,将课程内容设计为职业意识模块、自我探索模块、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就业能力提升模块、创业能力培养模块、职业素质养成和职场适应等模块。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并循序渐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8”种能力的目的:即自我探索能力、信息搜索与管理能力、生涯决策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有效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4)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述、实训教学、拓展训练、专家讲座四个环节进行。各环节之间在结构上相对独立,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和支撑。在定位上体现了养成性,内容设计上体现了职业性,教育方式上体现了实践性,教育过程上体现了体验性,学习方法上体现了探究性。
(5)教学效果评价过程化
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来制定具有多元项的课程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学习、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评价。
课程教学目标
《大学生就业指导》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根据各专业人才需求,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能力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1、态度层面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职业道德,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2、知识层面
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及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专业职业的特性以及行业环境;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就业所需的一般素质与能力,本专业对应职业所需的就业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了解求职的一般程序,本专业求职方法技巧;了解自主创业必备的素质、能力和条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和程序。
3、技能层面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的能力,掌握求职的方法及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并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