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适应大学生自我成长的迫切需要而开设的,旨在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及时给予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本课程是从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紧紧围绕这两大中心,不仅重视课程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知识的使用和具体技能的培养。本课程突出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技能的培养,是集理论知识、心理体验和技能训练为一体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心理素质作为出发点。教学内容选择上,贴近高职学生生活,教学内容主要有学习适应、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做人处事和情绪调节等方面。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除了常见的教授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外还增加了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突破以往的以笔试成绩作为本课程的最后成绩,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最后综合为课程成绩。
遵循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形势以及社会的大环境,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练相结合,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配套跟上,理论与实践密切吻合。加大对校内实验实训的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增加学生开展心理活动的场地,不断拓宽校外实训的渠道。实训基地由校内转向校外,既重视校内的建设又不断拓展校外的资源。不断改进教材,在教材中加入在高职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力求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课程教学的始终都要注重灵活性,学生的心理是变化的,需求也是有变化的,以不变的灵活性来应对学生万变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