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top_nav.html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ngpin_neibu_p.html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代码:00001005               课程类别:必修课
课程学分 :3                     总学时:180
适用专业:非英语专业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是高校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任务是传授系统的语言基础知识(含语音、语法、语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含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指导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一年级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大量的交际训练中培养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年级课程目标: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狠抓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达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英语知识获取新的信息。此外,注重学生考试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三级通过率。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语言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突出应用。以精读课文为中心,开展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侧重英语学习的实用性。
学生入学时经过分级测试,按实际水平编入相应级别学习。这个阶段的课程均为必修课。各年级各专业可按照当年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开设预备级(基础级)教程。周学时为4节,每学期的总课时为60学时;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7/8学时完成一个单元的授课任务,每学期共讲授8/7个单元。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他们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真正的交际场合进行有实际内容,有实际意义的交际.
课程的难点在于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本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发音不标准, 语言输出能力较差,要尽力为其构建一个更好的外语交际环境。每周至少开设一次听说课程。
本着“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 进行分层次教学;读写课上, 每堂课留出10分钟让学生做presentation,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课堂上老师通过引导提问等方法, 激发学生就给出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展开有效的讨论;视听说课堂上, 进行听写, 复述, 在纠正部分学生发音问题的同时,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发挥,并结合所学内容, 学生自己编写脚本, 进行学生非常喜欢的角色剧, 模仿, 配音等听说练习;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如与课文内容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 英文报刊等,同时充分利用语音实验室中的各种视频资源, 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视野。
五,教学评价
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具体方式包括:1)课堂学习活动评价;2)学习效果自评;3)学习效果互评;4)问卷调查与访谈;5)平时测验;6)教务、院系以及教师的评价等。
形成性评价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终结性评价为期末考试。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试避免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性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发言参与程度及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单元测试。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ngpin_neibu_right.html

Copyrigh © 2000-2011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山东联合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1001746号 |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