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大学英语按部就班的教学组织模式,如何确保因材施教,满足不同起点的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是摆在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大学英语在教学中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本着“多元智能化”的指导思想,在分级教学、建立试题库和模块化考核能方面,大胆进行改革及创新,使学生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分别达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1.分级教学
按照新生入学分级考试成绩,我们把学生编入相应的教学级别进行学习。教学级别分设为大学英语基础班和综合班。基础班的学生从基础教程学起,修完基础教程后再开始综合教程的学习。综合班的学生直接进入综合教程的学习。分级教学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了公平、合适、平等的学习和发展的分级环境,使学生在合适的级别内,语言应用能力得到积极提升。学生体验到付出与得到的公平感,就会激励其以极大的信心迎接更高级别的学习。分级教学主张水平低的学生按部就班发展,鼓励和支持水平高的学生跨越式发展,效率优先,兼顾平等。这是因材施教另一层面上的意义解读。此模式也是从学生需要出发,教学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体学习效果。
2. 试题库
大学英语教研室老师针对高职高专英语试题资料不足,学生可以做的习题不多的情况,我校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每人每学期本剧教学内容准备AB两套试题,截至现在大学英语试题库百余套试题。历年真题部分的试题库面向学生公开,便于学生下载并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保证这些试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组织了大量的被试样本,进行抽样测试,对试题参数标注的有效性进行校正。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题库。其中包括《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真题、模拟题。
3.模块化考核
改变以往以终结性卷面考试决定成绩的局面,重视综合应用能力的检测。实行 口语、读写模块分开考试的模块化考核方式。其中,口语考试,分期中和期末两次进行考核,统一组织,单独计分,分值为15分。口语部分的教学采用形式多样的口语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提高口语能力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的考查,多给学生阅读、发言的机会。期末考试,单独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其形式为背诵一篇课文、背诵一篇《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真题作文和自由说话三个部分,分值为15分。读写部分重点考察对重点单词、语法的掌握情况,以及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4、师资队伍的建设
大学英语教研室现的专任教师,均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双师资格,整个师资队伍相对比较稳定,学术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勇于奉献,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授课经验上都具有很强优势。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从各企业行业中聘请兼职教师,开设英语技能课程,如从旅行社的双语导游开设的口语课以及专业翻译开设的翻译课,讲解翻译技巧。
大学英语教研室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得到了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并且在每年的全体学生对教师的测评打分中,满意度均在90%以上。2009年年底,我教研室成功申报了省教育厅的《多元智能化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研究》以及国家教育部的《应用英语专业学生需求分析与多元智能化课程设置的研究》两个立项,并且与2011年顺利通过验收得以结项,我们的努力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及肯定。
探索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研室将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性的外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