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基本知识
发布日期:2025-03-22 18:58

       一、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称肺结核),也可能扩散至其他器官(如淋巴结、骨骼、脑膜等,称肺外结核)。
       二、传播途径
1.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释放带有结核杆菌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
2. 密切接触: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长期共处一室(如家庭、集体宿舍)风险较高。
      三、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持续咳嗽、咳痰≥2周
2. 咯血或痰中带血
3.午后低热、盗汗、乏力、体重下降
4.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
诊断方法:
1. 痰涂片/培养:检测痰液中的结核杆菌。
2. 结核菌素试验(PPD):皮肤注射结核菌素,观察红肿反应。
3. 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或CT显示肺部病灶。
4.  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快速检测结核杆菌DNA。
       四、预防措施
1. 疫苗接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CG)可降低儿童重症结核风险
2. 减少暴露: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活动性结核患者密切接触。
3.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慢性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
5.  筛查与管理:高风险人群(如HIV感染者、医护人员)定期体检。
       五、日常注意事项
1.确诊患者需隔离治疗,避免传染他人。
2.治愈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3.公众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
提示:肺结核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早期规范治疗可完全康复。若您或身边人有相关症状,请尽早就医!


编辑:赵琳
审核:张毅然
供稿人: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