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top_nav.html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ngpin_neibu_p.html

 

内容选取
1)选取原则
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安排课程内容。通过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特色。
2)选取目标
教学内容要针对该课程职业岗位涉及到的工作任务,并要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单一或综合的物流活动,并能够对完成的任务进行科学合理评价。
3)内容选取
基于以上原则与目标,从专业课程体系出发,在原来基础上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或整合,如将回收物流、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企业废弃物流整合为逆向物流管理情境。同时为达到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目标,还增加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涉及的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拣货作业、配送成本分析等一些知识。按照“职业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十一个课程教学情境与实践教学项目的学时安排如下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理论
实训
其它
情境一
认识物流
4
 
 
课外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物流企业认知实习
 
情境二
认识物流管理
3
 
情境三
运输管理
5
4
情境四
储存管理
6
4
情境五
装卸搬运管理
2
 
情境六
包装管理
2
2
情境七
流通加工管理
2
 
情境八
配送管理
5
6
情境九
物流信息处理
2
2
情境十
物流外包
4
 
情境十一    
逆向物流管理
5
2
 
小计
40
20
 
合计
60
岗位实习
1
 
课程教学模块的职业岗位指向与相应工作任务如下表:

教学内容
职业岗位指向与工作内容
情境一 认识物流
情境二 认识物流管理
此教学情境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是采购主管、配送主管、仓储主管、运输主管等物流基层管理者,采购员、配送员、仓储管理员、调度员等物流基层岗位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
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物流认知实习,使学生不仅对物流系统所涉及的物流工作岗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对常用的物流设施与设备有个感性认识。
情境三 运输管理
岗位指向:运输员、运输主管等
情境四 储存管理
岗位指向:仓管员等
工作内容:对库存进行安全管理,确定安全库存及经济订购批量等。
情境五 装卸搬运管理
情境六 包装管理
岗位指向:仓管员、配送员、运输员等
工作内容:根据商品特性,选择合适的装卸搬运及包装工具对商品进行装上与卸下及包装。
情境七 流通加工管理
岗位指向:配送员等
工作内容:按用户需求对商品进行流通加工
情境八 配送管理
岗位指向:配送员、验货员、拣货员、保管员等
工作内容:对配送中心的商品进行拣选、加工、重新组配等工作。
情境九 物流信息管理
岗位指向:配送员、验货员、拣货员、保管员等
工作内容:负责商品出入库的信息录入工作等。
情境十 物流外包
岗位指向:物流顾问、物流策划员、物流基层管理者
工作内容: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供应商、制定物流外包方案等
情境十一 逆向物流管理
岗位指向:物流顾问、物流策划员、物流基层管理者
工作内容:制定逆向物流管理方案、逆向物流管理中心布局规划

 
内容组织
 
《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基于工作过程,将理论知识根据物流管理所涉及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进行重新划分整合。
课程根据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物流部对高职人才的岗位技能和岗位素养要求,确定课程组织形式和重点难点。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根据各模块的重要性、难易程度和性质确定具体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课程的重点(即专项能力在职业岗位工作中出现的频度高)是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难点是物流信息管理。在教学中,要求对重点和较难的模块保证教学时间;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模块采用案例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操作性强的模块要充分利用校企两种教学资源,采用现场教学和模拟实训加实习、岗位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现场讲解和学生现场操作。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使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综合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素养。
基于以上思想的教学内容组织模式如下:
 

教学内容通过水平横向组合确定职业能力的广度(多面手),通过垂直方向逻辑顺序的叠加确定职业能力的深度(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学组织中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物流作业实际应用的经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1)第一层次:既第一、二学习情境:物流和物流管理认知,目的是让学生对物流有一定的认知,为下一层次具体学习各作业环节的活动打下基础。教学组织要求理论教学与案例讨论、专家演讲、企业认知实习等教学方法结合,使学生能说明这些基础内容。
(2)第二层次:即第三学习情境”——“第九学习情境:按照物流的具体工作任务来进行划分,分别是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包装作业装卸搬运作业、“流通加工作业”、“配送管理”和“物流信息处理”七个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之间相互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内容;各模块之间具有作业的前后顺序关系,形成相互之间的联系。教学组织要求按照工作过程顺序和任务目标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辅助实验、角色模拟实训与实习、岗位实习等教学方法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即主要解决怎样做,使学生获得经验。
(3)第三层次:即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学习情境的深化。目的是在学生完成各项物流作业之后,能够总结应用各种管理方法、技术更好地组织物流各环节作业,并对工作的效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对物流各环节作业的回顾与反思,达到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减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教学组织要求以上两层次为基础,通过相关管理方法、技术的阐述,辅助案例点评、不同企业对比认知、物流市场调研、岗位实习等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动脑思考怎样做更好,即获得管理策略。
(4)第四层次:即第十、十一学习情境:物流知识的扩展,包括废弃物流管理、回收物流管理等内容。目的是在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物流作业环节后,能够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教学组织要求理论讲解后,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案例点评、岗位实习、企业实地调研、课程设计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
 
表现形式
 
由于各教学情境的内容不同,以及各教学任务的内容不同,在讲授中实行授课、自学、辅导、讨论、实训等多形式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教学内容的表现
根据岗位能力要求,以任务情境体现教学内容,要明确以下几方面。
(1)教师上课之前要明确每个模块及实践教学都应包括如下内容:
教学目标:学习结束后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让学生能够会做什么。教学进程安排:每个教学内容的详细时间安排与进度。
学情分析:对学生进行分析,突出重点和难点,包括两个方面:学习者已经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分析;学习者可能发生的学习困难。
教学条件准备:为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具备的硬件条件。
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在对学习者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来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采用合理的方法,通过学习者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明确的内容:
任务或问题的导入:教师根据企业实际针对每个模块设计任务情境导入,提出具体任务或问题,使学生首先了解本模块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本模块与前后模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进行不同模块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很好地衔接,使整个教学内容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即一个完整的配送工作过程。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模块的行动能力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并且使这一目标尽可能地行为化、可观察、可测量,使学生不但明确学习目标,并可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必备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概念,在学生学习与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
阅读材料与思考题:巩固和补充学生课堂学习内容,自我检验学习效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达到实训的目的。
选用教材
选用本教学团队合作编写的《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辅助以其他物流教材。
教学文件
授课计划、授课教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实训实习大纲、多媒体课件、习题库及在线自测、案例分析与点评、阅读材料、配送中心岗位任务分析与相关作业表、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源。
扩充性资料
(1)参考书:
曹军.物流管理基础与实务(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严峰.现代物流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相关期刊:
中国物流与采购
物流技术与应用
中国储运
中外物流
物流科技
(3)相关网站: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ngpin_neibu_right.html

Copyrigh © 2000-2011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山东联合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1001746号 |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