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日期:2008-09-27

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最根本、最革命的因素,一切社会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二是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是人类不断趋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理论,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价值,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

首先,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以人为本。人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主体,离开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便无从谈起。人的发展是评价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发展不是游离于人之外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人作为主体参与其间并影响其进程的历史过程。人是发展的参与者,也是其成果的占有者。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核心,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科学发展观明确地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效益的最终标准。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协调推进的过程。当代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建设,既要实现现代化,又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发展是通过社会系统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的,也只有全面和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的基本内容分为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人的发展四个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的层次,强调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发展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保护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需求,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它在提出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要求下,又针对当前的实际,提出现阶段要着重贯彻“五个统筹”的方针。

第三,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国内外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经济增长代替不了社会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城乡、区域和社会群体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追求经济增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去解决,那么,不仅现代化建设将走入误区,而且反过来会制约经济、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方面。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电话:0531-58178116    58178117    58178118    58178167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明发路16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200029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