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6日13:30,全国政协委员、宝塔石化集团董事局主席、银川大学校长孙珩超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就民办职业教育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您刚才讲要鼓励企业办教育,我就在想您提出这个提案,我们也都看到过,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企业办教育毕竟不是专业的,企业在办教育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首先,就是缺专家。
[孙珩超]企业办教育有它的优势,比如说资源可以共享,师资可以共用,就业和企业的用人单位比较一致。这是优势。但是,确实您刚才也谈到了有弱势,弱势就是企业办教育究竟是企业掏钱来办教育,还是企业自身有若干的领导办教育。现在大部分是企业硬件我来投资,然后面向社会招聘非常有能力懂职业教育的校长,或者从高校请过来校长办职业教育。这样的话,我感觉到确实还存在着刚才说的产学结合上的断档,高校有一个实践认识的过程,企业家办教育又对教育有熟悉的过程、认识的过程,这是缺陷。第二尽管我倡导企业办教育,在第三点上就是就业和办学方向一致起来,但是我觉得不一定过分,因为学校办到最后仍然是公共资源选择,不能仅局限于,就是你要确实一定程度上把这个专业要办的非常漂亮,就像自由的市场,人才在市场上流动,谁需要谁去买,谁需要谁去用,总体来讲整个水平提高了,不能仅限于自己的企业。从这个角度讲,企业一开始可以,长期下去企业和学校在专业上扣的太紧,限制企业的功利性和公共性,这是企业办学的的第二个难点。
国家在很早的时候,有个产学研促进局,我刚开始不太明白产学研怎么结合,我搞了企业和学校以后就发现产学研结合是有文章做的,高校的产学研结合有三方面:一是企业的研发和高校的科研机构结合起来,这是最好的,我们还不太明显,大型高校的研发实力很强的,现在好多应用石化上的成果,山东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都是研究的的结果在我们那儿转化,所以高校产学研结合在研发机构和企业技术应用上是一个点上的结合;二是刚才讲了师资可以融通,不光是工程师到学校讲课,其实也需要学校的老师在培养我们产业工人方面发挥作用,我们的产业工人不可能集中去上学,现在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样的话老师之间可以沟通。
再有就是学生,企业办学实际上有目标,有指向的培养学生,那么对产业的发展是有促进的。我们从大概04年开始,有这么一个组织,就是学校和企业成立了产学研结合办公室,办公室就是学校的副校长,企业的一位副总裁任主任,设一个办公室每年沟通,成果沟通上挺好,师资沟通上不行,学生就业沟通上挺好。后来我发现这个问题在哪儿呢?实际上,尽管国家也鼓励,企业自己办学,自己的企业都结合不上。时间一开始以后,学校的工作很忙,学校干学校的事情,公司的事情也很忙,专门的管理人员也有一身事儿,这个办公室人是联络,两面的校长管校长,所以我发现没有专职人员也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