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08-01-13 21:02

一、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学校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的概念,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教学质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校务会)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学工作,每一至两年召开一次全校性的教学工作会议;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期至少听课五次,及时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学院一把手是本单位的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教学质量,各院要制定本单位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其教育发展目标和办学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本院的教学质量。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每学期至少深入课堂听课8次。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监管协调与服务职能,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优化教学进程控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要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要在预算内增加教学经费,保证生均经费逐年有所增长,使各项教学经费达到或高于教育部制定的高职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应逐步提高,用于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维修、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基本教学经费。在经费使用问题上,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新专业和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对于影响面广的、条件比较差的基础课实验要加大投入力度,使其尽快改变面貌以保证教学质量。

学校今后将视财力情况设立教学专项经费,加强对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扩招后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三、加强师德教风建设,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

学校教师的师德和教风,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高尚师德、优良的教风和爱岗敬业精神,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每位教师必须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和准备教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去,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通过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

对于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反映大的教师,学校教务部门将与有关院限期令其提高教学效果,若在限定时间内仍然达不到要求时,将根据有关规定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对于新开课的青年教师必须进行试讲,有学院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评审,试讲合格者,方可讲课。

建立完善师资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中青年教师。学校要投入经费有计划地派出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进修学习深造,不断更新知识,充实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按计划培养双师型教师。

四、适应社会发展,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做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人才,要搞好人才需求预测,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逐步实现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采取各种形式推进产学合作;突出技能培训这个重点,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五、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学校要在三年内培育和建设三个名牌专业,对于建设中的名牌专业,要求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要有自己编写的高水平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要使30%以上的专业课程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要有固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开出率和社会实践环节要求达到高职教学评估优秀标准;要有省级以上的教学研究成果,使这些专业在全校起到示范作用。根据教师学术水平、课程教师梯队组成、课程教学质量、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主的教学文件的建设等指标分期分批评出学校的优秀课程,用以推动全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将给予教学经费的支持。
重视教材建设,能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和能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有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自编特色教材。

六、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强化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校实验室要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长为主任委员的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学校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全校实行教学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工作。各院要根据学科、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合并、重组功能相同或相近但重复设置的实验室,优化实验室的结构和布局。

加强计算机、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公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要按学校规划分期分批予以建设。

加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各院要选择一批大中型企业、经济开发区等建设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每个专业要建设1—2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各院要重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各实践性环节,特别要注重毕业实习的质量,防止放任自流,从而提高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质量。

七、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学分制

坚持双证与能力培养模式,所谓双证即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职业资格证实际上就是上岗证,便于学生就业。加强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
逐步推进学分制,实施“学分银行”,满足各类学生的要求;采用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籍管理办法,允许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

八、严格考试制度,建优良的考风和学风

积极探索考试方法的改革,促进考试从应答性考试向创造性考试转变。可允许部分课程采用开卷或半开卷考核方式,课程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试题库的建设,课程逐步实行考试命题的标准化。考核课程实行统一考试、统一阅卷、严格执行教考分离,严格执行考试管理制度,严肃处理考试作弊行为。通过抓考风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

九、积极推广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使用,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学校要尽快使教学手段和方法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大力推广使用以多媒体、数字化、网络化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每年举行2~4期教师多媒体教学培训班,培训广大教师应用和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校采用投入专项经费并吸引社会资金的方式,加快校园网的建设,同时加强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工作,逐步增加多媒体教室,同时使100人以上的教师全部配备扩音设备。

十、加强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做好普通话推广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学校要加强师生普通话培训,强化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培训大学生能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和用好规范字。对于社会要求语言文字较高的专业,如英语、日语等文科类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其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二级乙等,教师应当具备正确使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十一、建立和完善教学工作激励机制和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

学校建立教学工作奖励基金,对从事各类教学工作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设“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科研成果奖”、“教学效果优秀奖”、“优秀教材奖”、“优秀教师奖”、“实验教学改革奖”、“实验技术成果奖”等奖项。同时为鼓励青年教师做好教学工作,设立“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优秀奖”。根据不同的奖项,每2~4年评选一次,从中推荐出参加省级以上的评奖。对于指导大学生取得科技创新成果的教师,按照相应的等级,授予“科学研究成果奖”。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坚持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期中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员等制度。学校将设立校、院两级督导员制度,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学督导员,通过听课、调研、巡视等多种方式监督、指导、评价教学情况。校级督导员主要在全校范围内检查督导教学工作,同时进行全校性随机检查。院级督导员主要在院内部检查督导,重点是指导中青年教师,使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发挥广大学生关心教学的积极性,畅通教学信息反馈渠道,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建立和健全各类教学评估体系,建立如对学校教学工作整体评估、对专业的评估、对课程评估、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对院教学工作的评估等评估体系,通过评估促进建设。

十二、改革教学管理体制,逐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管理重心应逐步向院下移,部分院在保证学校整体教学秩序条件下具有专业课程教学的运行调度权,学籍管理、考务管理等也逐步实现校、院二级管理。教学管理重心下移,一方面要求增加院教学管理人员,同时对其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今后院新进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专科以上的学历。

学校教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要加强教学教务管理系统的硬件建设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高教务教学管理效率。为适应教学教务管理现代化需要,要抓好教学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当好学校领导的教学参谋,为师生教学教务方面提供良好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创造优良的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环境。

 

(2002年9月校教务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