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6-24 11:27
近期,有媒体曝光,不少网络平台上出现大量出售银行春招考题的“培训”商家。这些商家打出的幌子都非常诱人,有的宣称出售的“真题”重复率能到80%,有的放言“包进面试”“内推必过”,还有的声称可远程代考、“包上岸”……价格也是从十几元到上万元不等。不少备考的考生不明就里,买完所谓的“试卷”,上完所谓的“培训”,一考试才发现自己上了当。
“包过保过”“内部真题”,类似套路其实并不是新花样,也并不是银行招聘考试独有。近年来,从考研、考公,到各种资格考试,人们几乎都能看到类似的“话术”,为什么这样的老套路能一次次让人上当受骗呢?一方面,是相关的工作和岗位本身有较大吸引力,都是人们公认的“好工作”;另一方面,是这些所谓“培训”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和需求,比如,“如果有捷径,当然可以试一试”“如果别人都走捷径,我不走,会不会吃亏?”……
时下,各类网上平台是人们获取招考信息的主要渠道,于是那些打招考培训歪主意的商家也把“忽悠”考生的主战场转移到了线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做一单删一单、注册多个发布虚假信息的账号,等等,都是这些商家惯用的手段,这给监管带来了不小的考验。加之一些上当的考生往往自觉“理亏”,放弃维权,更让一些无良商家有恃无恐。
针对类似乱象,一些地方已经有所行动,比如,有的地方曾严厉打击培训机构以“保录包过”“保分过线”等为噱头开展的虚假宣传。面向未来,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监管、打击力度,让类似骗局、“生意”失去生存空间;各网络平台要切实担起责任,对违规账号果断封禁,同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从源头上遏制不良信息的流出。银行等涉事单位也应及时通过官方声明等,为考生辟谣,同时要严抓考风考纪,杜绝作弊行为,严防“内鬼”泄题行为。
毋庸讳言,有些岗位确实是诸多求职者理想中的职业和工作,但如果把“上岸”的希望更多地寄托于“押题”“包过”这类不靠谱的事情和旁门左道上,其结果恐怕只能是得不偿失。任何时候,靠自己、凭本事,才是正途。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