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评估指标体系

发布时间:2010-01-07 11:22

共有7个主要评估指标,22个主要评估要素,也就是我们原来所说的7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

一、评估方案的背景、理念与特点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与过程

1、水平评估的成绩与不足

成绩:增加投入,增强质量意识,规范管理;

不足:以鉴定为主,向等级(优)偏移;指标刚性过强;评估方法刻板;信息缺陷(原始、即时不足)

2、方案出台的过程(贯彻16号文件)

2007年2月份,北京,第一次会议

几易其稿,征求意见

2008年4月,5号文件下发

2008年4月15日,成都会议

教育部成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

(二)指导思想

1、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教学质量

2、促进院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

3、引导院校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三)评估目标

1、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与要求贯穿于整个方案设计,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

2、以分析诊断、促进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目的,激发学校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

3、引入多元评估主体。

4、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强调评与被评双方平等交流,共同分析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5、引导院校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四)基本任务

1、围绕影响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

2、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校加大对工学结合改革的投入,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校的自觉行动。

(五)评估原则

1、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强调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

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

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既要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判断,更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与办法

5、提高效率,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6、不向评估学校收取评估费用

(六)实施方法

1、平台+考察

2、平台强调原始、实时、写实

3、现场考察以深度访谈为主,视实际情况辅以专业剖析、说课、走访、查阅原始资料等方法。

(1)深度访谈(平等、开放、探求成因)

(2)说课(说课是本次评估方案与原方案的不同处之一,也是现场考察的重要环节,通过说课了解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状况,总结课程建设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理解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设计的观念与思路;第二,依据职业标准或工作过程与任务的课程内容改革;第三,教学活动单元的设计;第四,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教学;第五,课程资源建设情况,包括教师、基地、教材、数字化资源等)

(3)专业剖析(从专业设置与定位、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条件与利用、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等方面进行剖析,提炼专业特色,推进其它专业建设与发展。)

(六)实施方法

4、专家组组成:必须包括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专任教师,并对社会公布。总数不超过8人(含秘书)。 

5、评估时间:现场考察不超过3天。

6、准备工作:各专家进校前认真审阅学校提供的数据、信息,并对各“主要评估指标”提出初步分析意见和考察重点的建议。

(七)评估结论

1、分为“通过”与“暂缓通过”两种。

2、反馈意见的重点是对关键要素的分析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3、学校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

二、评估指标体系与内涵

(一)评估指标体系概述

1、绩效评价模式

 

2、建立在运行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基础之上。

3、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主要评估指标)

(1)领导作用        

(2)师资队伍

(3)课程建设

(4)实践教学

(5)特色专业建设

(6)教学管理

(7)社会评价

主要评估指标与主要成效区(KRA)的关系

(1)社会评价——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开发、社会服务——社会评价

(2)管理与流程——领导作用、教学(学生)管理

(3)学习与创新——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等

(4)资源——平台(设施条件、投入、领导、师资、文化、声誉等)

(二)评估指标体系内涵阐释

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应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而行业职业院校是否要强调符合行业经济发展规划。

职业院校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学校的主要办学功能,因此,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必须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前,行业职业院校都已归地方管理,行业院校也要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特别是为地方行业经济发展服务。行业职业院校事业发展规划应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同时也应考虑行业经济发展规划。

2、在校生结构与学校办学目标与定位的关系。

“全日制普通高职办学规模适宜、稳定;短期培训种类、规模逐步增加”,主要是强调高职院校要集中精力办好专科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扩大培训的种类、规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日制中职、‘三校生’单招、五年一贯制、‘3+2’招生,专升本学生、成人高职学历教育学生规模逐渐减少、比例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要求”,国家要求全日制高职院校要办好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且规模适宜、稳定;目前,国家规定“三校生”单招, “五年一贯制”专升本不超过招生总数的5%(即三个人5%),三个5%是总体而言,对学校的比例可能有的学校高一些,有的学校低一些,总之,普通全日制高职院校上述学生不能太多;国家不提倡高职院校举办委托全日制或各类成人本科教育。各高职院校要明确办学目标,安于定位。

3、如何理解“符合《平安校园》的各项规划”?

建立安全、稳定、和谐校园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各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有些省市还制定了《平安校园》要求与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也都对校园安全、稳定建设做出要求和规定。

4、如何理解基础课教师注重学历、职称提高,专业课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和增加企业第一线经历?

主要是根据国家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状况及建设要求考虑的,目前,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欠缺,专业技能水平较低,不适应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强调专业课教师提高技能水平和增加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强调“双师”结构队伍建设,但不等于专业课教师就不需要提高学历、职称。

5、“双师”结构的界定。

“双师”结构是指专业课教师中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结构,这里的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独立承担某一门课程或实践教学任务的行业、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按教育部16号文件要求,各院校要逐步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增加具有行业、企业经历教师的比例,专任教师要提高“双师”素质,以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6、如何理解基础课教师的专业背景?

基础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主要是指专业工作经历(含兼职)背景和专业教学背景。专业工作经历背景指教师从事过某些专业工作(含兼职),例如,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具有在相关企业工作经历;专业教学背景是指基础课教师担任过某些专业课程,例如,外语教师担任过涉外导游、专业英语等课程。强调基础课教师的专业背景的导向作用是要求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与专业课的衔接,以发挥基础课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促进作用。

7、如何理解实践课程以兼职教师为主?

各院校要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增加兼职教师比例,达到实践课以兼职教师担任为主。目前,国家示范校建设目标要达到两个1:1,即专业课中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之比达到1:1;专业课中专任教师具有行业企业经历(三年以上)教师达到1:1。

8、如何理解“顶岗实习覆盖率”?

顶岗实习覆盖率主要是指专业与学生人数的顶岗实习的比例。主要考察学校实习学生人数、分布企业岗位及顶岗实习内容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9、总教学时间和教学活动总学时有什么区别?

总教学时间和教学活动总学时一般说是一致的,指标中“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50%以上”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毕业顶岗实习可纳入实践教学课时)。50%以上是总体要求,主要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导向作用,不是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

10、特色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是指专业条件、建设水平、教学改革成果在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特色,并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从开设专业中,选择几个比较有特色的专业进行建设,在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办出特色,从而带动其他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专家组进校后剖析一个特色专业,分析总结专业建设情况,提出今后专业建设的思路。

11、如何理解“多元化质量监控”?

“多元化”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建立由学生、教师、领导、督导人员、校外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2、如何理解“社会回报率高”?

主要是指学校服务的行业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贡献。即行业企业向学校捐赠的仪器设备、校企合作共建基地、接受学生实习、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数量和质量。

13、教师技术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教师技术服务主要包括:承担行业企业横向课题,企业技术咨询、推广与应用,发明有价值的技术专利或结合教师的专业为行业企业、社会服务等。

14、专职督导人员一定要设立吗?

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之一,各校应建设教学督导、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5、学校与企业共建基地、租赁企业仪器设备、租赁其它单位房舍如何计算?

学校与企业共建基地是鼓励和支持的,这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在计算实训基地建设面积时,可按实际情况进行写实性计算。租赁设备、房舍等要有写实性说明。

16、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说来,高职校园文化是指以高职院校为载体,通过师生的传达室承与创造,为学校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含这些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文化从其存在形成来说,有物质形成、观念形成、关系形成和视觉形成四种,高职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网络文化所构成。高职院校文化具有时代特征、文学文化属性、职业教育内在特色和学校个性文化特点等基本属性。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积极探索和创造富有高职特色的文化环境与氛围;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具有鲜明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

17、工学结合与产学结合的理解。

工学结合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的工与学是相关联的, “工”是手段,“学”是目的。产学结合、产教结合、产学合作几个概念经常互为使用,三者基本念义是一致的,本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核心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即知识与劳动的结合,强调的是过程的结合;第二层含义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即产业界与教育界或企业与学校的结合、合作,强调的是对象的结合。目前,高职教育中最常用的提法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18、本评估方案下发后,还可不可以按原评估方案进行评估?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育高[2008]5号)中明确规定:“2008年开始,各地原则上应依据本评估方案开展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评估工作。”因此,教高5号文件下发后,各地应积极按本评估方案制定规划和实施细则,但确实有些个别省份可按原评估方案评估。对此,教育部将通过专家咨询服务等办法予以解决,使本评估方案尽快在各省(市、自治区)落实。

19、说课的内容与方法是什么?

说课是本次评估方案与原方案的不同处之一,也是现场考察的重要环节,通过说课了解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状况,总结课程建设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理解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设计的观念与思路;第二,依据职业标准或工作过程与任务的课程内容改革;第三,教学活动单元的设计;第四,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教学;第五,课程资源建设情况,包括教师、基地、教材、数字化资源等。

三、现场考察方法

(一)平台             

1、对学校进行整体判断

2、对照指标找数据

(二)说课

说课是本次评估方案与原方案的不同处之一,也是现场考察的重要环节,通过说课了解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状况,总结课程建设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理解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设计的观念与思路;第二,依据职业标准或工作过程与任务的课程内容改革;第三,教学活动单元的设计;第四,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教学;第五,课程资源建设情况,包括教师、基地、教材、数字化资源等。

(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1、评审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08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三)专业剖析

从专业设置与定位、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条件与利用、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等方面进行剖析,提炼专业特色,推进其它专业建设与发展。

(四)深度访谈

(平等、开放、探求成因)

对象:院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师、学生或用人单位、家长等

(五)实地考察

(基地或查阅有关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