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指标体系名词、教育名词解释选辑

发布时间:2010-04-07 08:42

 

1.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世纪国家教育方针中,对“办学为谁服务,办什么样的高职高专院校,怎样办好这样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深层次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办学治校、改革建设管理等发展过程中的指引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的系统化(或一系列)的带有根本性的指导原则。
(陈希天:“《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解析”,《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月版)
2.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指的是达到培养目标的途径。
(俞瑞钊:“高职人才培养的三层架构——在第二期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理论研修班上的讲话”,200410月)
3.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在一定时期学校的发展目标、类型、层次、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4.自身条件——
自身条件是指学校的办学条件,是指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陈德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解释——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5.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指学校在省、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内、国内高职高专院校中的位置、专业结构及规模、条件等方面的目标。
(陈德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解释——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6.层次——
层次是指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
(陈德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解释——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7.类型——
类型是指学术型或工程型、技术应用型或高技能型及技能型(本科是指科研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
(陈德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解释——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8.办学形式——
办学形式是指全日制、成人教育、培训等。
(陈德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解释——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9.服务面向——
服务面向有二层含义,一是服务于区域、行业或全国,二是服务岗位属于学术型(科学型、理论型)、工程型(设计、开发),还是第一线技术型、技能型工作。
(陈德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解释——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10.技术应用性人才——
技术应用性人才主要有“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职业型人才”三种类型。
(高林:“课程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在第一期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理论研修班上的讲话”,20047月)
11.以就业为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就是要一切从学生的就业需要出发,一切从社会岗位人才需要出发,并具体落实到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水平上。
(朱传礼、孙毅颖:“产学结合 以就业为导向 是高等职业教育评估的重要内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月版)
12.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整个高职高专教育要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就业作为最主要的办学方向。
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把产学结合作为学校办学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形成鲜明特色是以就业为导向思想的必然内涵。特色可以表现在区域与地区层面,也可以表现在学校和专业层面,还可以反映在办学模式、服务对象与性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多个方面。
(葛道凯:“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高专教育迈上新台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月版)
13.产学结合——
 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基本理论的高职教育产学结合,具有以下基本含义:(1)产学结合是以教育为出发点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以教育活动过程和活动规律为主。(2)产学结合,不仅包括教育与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层面的结合,又包括培养人才教学活动过程与实践活动过程层面的结合,后者的结合是核心部分。(3)产学结合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双向性的特点,形式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4)产学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朱传礼、孙毅颖:“产学结合 以就业为导向 是高等职业教育评估的重要内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月版)
14.职业分类——
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所谓工作性质,即一种职业区别于另一种职业的根本属性,一般通过职业活动的对象、从业方式等的不同予以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15.产学结合的推进——
    高职高专教育推进产学结合应包括以下四层含义。一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物质资源与智力资源的作用。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与社会企业的紧密合作,大量吸收社会或行业、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进行教育过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或经济师等,具有两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队伍;以及既有教师,又有工程师、经济师等的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毕业生顶岗实习试点等,密切教育与社会需要的结合。二是要实施“双证书”教育,即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推动学历证书教育的改革。三是要通过产学结合拓展高职高专院校的职能。既要重视以培养新生劳动力为主要任务的全日制学校教育,又要重视以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及提高为主要任务的培训和在职教育,还要重视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市再就业人员、企业转岗人员等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形成全日制学历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培训三种职能的合理结构。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改革自己的管理制度,建立更加灵活的、能够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四是要通过产学结合开发行业、企业服务市场。通过为行业发展、企业改造升级提供技术和劳动力支持,以及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定向培训服务,增强学校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确立教育和学校在行业、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关键性作用,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相互协调发展。
(葛道凯:“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高职高专教育迈上新台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月版)
16.职业——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17.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由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组成。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又称发展能力,是指除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以外,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分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三个方面。
(高林:“课程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18.教学行政用房——
教学行政用房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风雨操场)和行政办公用房。
(陈德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解释——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19.行政办公用房——
行政办公用房指校行政用房及系、教研室办公用房。
(陈德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解释——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20.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
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包括实习工厂、农场、林场(生产性不计入)。
(陈德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解释——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21.教学仪器设备——
教学仪器设备是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合格可含订有一年以上合同期的租赁的仪器设备)。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22.教学试验——
    教学试验,又称实验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23、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课程或课程系列的,也可以是针对某一课程模块的。它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有关知识与技术,创造性地完成符合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实际要求的设计任务。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独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阅、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用通顺的文字、图表准确系统地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主要指单元设计(或局部设计)。
24.实训——
    实训是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过程。
(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这里的“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方式”。按它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可见,技能并不仅仅指操作。因此,职业技能也不仅仅是操作技能,而应该含盖完成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任务所必需的一切技能。具体来说,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或职业)技能。
  25.实验——
 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
 根据实验课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前打好基础的实验;学习理论知识之后验证性的实验和巩固知识的实验。
 实验室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场所。
 教学试验,又称实验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
26试验
技术试验,是技术科学中以科学原理为指导,以技术应用为目标的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它可分为实验室试验、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三种。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受到技术试验的程序和原则、技术试验的方法和评价等内容的训练。
27.实习与毕业实践——
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叫实习。实习一般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实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熟悉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情况、借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验证所学理论,或综合运用知识于实践,以锻炼工作能力叫实习。实习一般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1)认识实习: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一般过程和相关单位的一般情况。
(2)专业实习:学生在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到工作现场参加实际工作,以巩固加深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术。
(3)毕业实习:在毕业前进行。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全部专业知识及有关的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
毕业实践 是指毕业前的职业技能综合训练。一般安排时间较长,重点训练第一职业技能,实践的内容因专业不同而不同。可以在校内做,也可以在校外做。
28.实验室——
实验室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场所。
(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29.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掌握技术和训练技能的场所。
(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实训基地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实训基地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30.体系——
体系指的是若干有关事物或思想观念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31.专业——
专业是指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是学校教育结构的基本单元。
(陈希天:“《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解析”,《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月版)
32.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20002号)》)
33.教学计划的内容——
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修业年限;
(4)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5)教学进程表;
(6)必要的说明。
(《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
34.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
(1)教务处编制分学期的教学进程计划,对各教学环节提出总体协调意见,安排每学期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教室和其他教学场所,确定考核方式;
(2)系根据教务处的总体安排,落实任课教师、编制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实施计划;
(3)教学计划确定的课程、教学环节、学时、授课时间、考核方式、任课教师等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
(4)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稳定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务处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管理中枢的职能作用,新学期的课程表应在上一学期结束前确定,经主管院()长审批后通知到各相关部门和教师,开学前一周,要检查教学准备情况。
(《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20002号)》)
35.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学习要求以及必要说明等部分。
(《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20002号)》)
36.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
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是:
(1)教学大纲要准确地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要按各自课程结构的要求有所区别;
(2)随着各校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课程开发的任务较重。新开发的课程,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大纲,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
(3)教学大纲要体现改革精神,不能服从于某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
(4)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学习要求以及必要说明等部分;
(5)教学大纲由系组织有关教师依据上述原则编写,经系校有关领导认定批准施行。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20002号)》)
37.课程——
课程是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编制的教育内容、目标(标准)和学习活动方式的计划和设计。
(陈希天:“《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解析”,《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月版)
38.基本教学文件——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
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
学校要依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学期的运行表、课表、考表,保证全校教学秩序稳定。对这三项重要表格文件的执行情况要有管理制度和检查办法,执行结果要记录在案。
(《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20002号)》)
39.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的范围包括: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下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及有关规定;
(2)教学基本建设的各种规划和计划;
(3)自编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试卷库)、试卷分析以及各种声像资料等;
(4)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进程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课程教学总结、实习总结等;
(5)课程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6)学生学业成绩、学籍变动情况、学生座谈会记录整理分析、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毕业资格审核等材料;
(7)教学改革进展情况、教学研究计划、总结,典型经验材料和教学研究刊物;
(8)教师业务档案、各种奖励及成果;
(9)教学工作评价材料、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等;
(10)其他有必要立档的教学文件和资料。
(《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20002号)》)
40.实践教学——
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程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
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二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
(《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
41.实践环节——
    对某一专业教学计划整体而言,实践环节是指与理论教学相对的所有实践教学的统称。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环节一般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如果是对某一门课程,它的实践环节一般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无论是前者或是后者,实践教学都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验证理论、巩固已学过的书本知识和获得一定的实际技能。
(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体系指的是若干有关事物或思想观念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42.综合性实践——
综合性实践是指突破了学科和课堂的界限,让学生去完成一项与本专业职业活动紧密相关的实际工作任务,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态度等方面受到综合训练。
(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43.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所谓科学的,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合乎逻辑的事物、做法、说法、意识…等。也就是说,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要符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的规律,合乎由职业工作过程所支配的“行动体系”的逻辑,而不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分散的、互不相关的(或联系松散的)一些实践教学单元加在一起,不能称作为实践教学体系。
(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44.技术——
技术规定为人类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应用的知识、技能、工艺、手段及方法规则的总和。技术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物化技术,即物化于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中的技术;操作技术,即体现在劳动技能、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生产规则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技术。
(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45.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
(陈德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解释——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46.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教学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研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20002号)》)
47.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师队伍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20002号)》)
48.管理队伍——
 管理队伍包括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管理人员,系(院、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和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等。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49.管理机构健全——
健全教学工作的领导制度。院()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协助院()长主持教学日常工作。学校有关教学及其管理的指导思想、长远规划、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措施等,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长会议或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要建立健全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定期听课、学习、调研的制度,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熟悉教学工作、有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在院()长领导下,研究和决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建立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
(1)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在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职能作用,明确其职责范围,建立协调的工作关系。
(2)系级组织是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的基本单位。系主任全面负责系教学管理工作,系可根据情况设教学秘书或教务员处理日常教学行政的具体工作。
教研室是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按教学计划规定实施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科技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20002号)》)
50.主要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等)、实践教学(如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践)、考试、教学督导等环节。
(陈德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解释——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5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不同的层次,在监控的途径和方法上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但整合后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高职院校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即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或者受政府委托的独立(联合)第三方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或者社会化的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②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内部自我评价;③对问题的跟踪反馈与落实(有效纠正与预防)。高等学校建立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进行学校科学、动态管理的首要条件,是实现良性循环运行机制的重要保证,它可以推进高等学校自身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而,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更为重要。
(林金和、刘红屏:“对高职院校建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月版)
52.目标确定——
目标确定即监控什么教学环节,如“教学常规工作”目标、“毕业设计(论文)”目标等。
(陈德祺:“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的解释——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53.双证——
   “双证”除学历证书外,不仅包括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职业资格证书,也包括人事部专业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包括其他行业部委的职业资格证书。
   (周济:“在第二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2003年12月)
54.“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人才培养工作。
   (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2004年2月28日)
55.毕业生就业率——
毕业生就业率包括签约率、上岗待签约率、自主创业率和升学、出国率。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56.特色——
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能体现在不同层面:(1)体现在总体上的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2)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特色专业、人才特色等;(3)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4)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57.创新——
    创新主要是指在办学过程中,针对人才培养各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趋势所做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实践,并在人才培养的实际中得到应用,产生明显的效果。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58.特色项目的写作格式——
特色项目的写作格式一般应包括以下部分:
(1)特色项目标题 主标题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副标题为“实践教学特色项目总结报告”。
(2)特色项目正文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我院实践教学特色形成的历史回顾;二是我院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主要特色;三是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成效。
(3)附件:佐证材料目录 主要包括获奖项目、论文、经验交流与会议发言、管理制度、国家级建设与研究项目等材料目录。
特色项目自评要点:
(1)本项目符合特色项目内涵;
(2)本项目符合特色项目标准;
(3)本项目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声誉高。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色项目’的界定与确立”,《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月版)
59.技能型操作人才——
技能型操作人才是能熟练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人文基础。
(俞瑞钊:“高职人才培养的三层架构——在第二期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理论研修班上的讲话”,200410月)
60.技术应用型人才——
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能熟练掌握已有的产业需要的技术,并有实际应用的能力。
(俞瑞钊:“高职人才培养的三层架构——在第二期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理论研修班上的讲话”,200410月)
61.应用技术型人才——
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指在掌握产业技术的同时,还具有开发、设计、引进应用性技术的基础和能力。
(俞瑞钊:“高职人才培养的三层架构——在第二期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理论研修班上的讲话”,200410月)
62.科学型——
科学型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科学型——引导学生发现或发展科学原理与学术理论。
(聂嘉恩:“迎评促建中之软件建设——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63.工程型——
工程型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工程型——把科学原理或学术理论转化为相应的设计、规范与决策。
(聂嘉恩:“迎评促建中之软件建设——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64.技术型——
技术型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技术型——根据有关的设计、规范与决策,制定实施方案、工艺流程、检测标准并进行现场运行与管理。
(聂嘉恩:“迎评促建中之软件建设——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65.技能型——
技能型——按照既定的方案、流程、规范与标准,熟练地完成操作过程。
(聂嘉恩:“迎评促建中之软件建设——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66.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一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所应有的共同能力。如工科类毕业生的基本能力一般为:基本运算能力、计算机操作与使用能力等。
(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67.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与某专业(二类学科)相联系的能力。如:电类专业的学生,除基本能力外还应有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使用与维护能力、一般电子产品单元设计能力等。
(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
68.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主要是指胜任职业岗位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国内外也有人将关键能力定义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与能力)。如制冷空调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为:系统与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系统与机器设备的运行维修能力等。
(林中忖:“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培训班上的讲话”,2005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