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谨防“超限效应”
发布日期:2012-03-21 10:58

  有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在教堂听牧师作动员捐款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十分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启示我们,无论开会讲话还是作报告,必须做到言由心发、言之有物、言必有中,切忌啰嗦累赘、冗长无味。时下,说长话的“顽疾”之所以“久治未愈”,原因有二:一是思想认识偏差,故意讲长话。有些领导干部把讲长话视为口才好、能力强、权力大的表现,认为讲短话难以显示个人水平、无法体现会议规格、不能突出自身官位,就怕讲少了、说短了,被扣上水平低、不重视、没权威的“帽子”,所以,哪怕是重复,也要“再补充几点”、“再强调几方面”。二是能力水平欠缺,无奈讲长话。有些领导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思考,胸无点墨,理论功底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弱,讲话抓不住要害,讲不出简短的话、管用的话、一语中的的话,无奈讲起话来,只能如决堤之水、滔滔难绝。其实,讲话的分量、讲话者的身份,与讲话的长短并没有必然联系,讲短话不仅不是没水平的表现,反而是一种能力的展示。
    领导干部讲短话既是工作之需、人心所向,更是能力的彰显,水平的体现。要做到“无话闭口”、“长话短说”,首先,要形成讲短话之“识”。短话犹如塔之尖、斧之刃、山之峰,讲短话是一种可贵的人生修养,是个人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外在体现。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讲长话既是对别人的轻慢,也是对自己的亵渎。其实,讲话不在长、重在实,不在华丽、重在管用,反映一个人说话水平的高低,主要看他会不会说短话,会不会说正确而必要、必要而精彩的话。蟆蛙日夜而鸣,口干舌燥,无人要听;而雄鸡一声长啼,却一鸣惊人。只言片语,可以掷地有声;三五百字,亦能打动人心。因此,领导干部要走出“讲得长、说得多才够分量、才体现水平、才有权威”的认识误区,树立“用简洁的语言把问题讲清楚、说明白也是一种能力”的观念。其次,要提高讲短话之“能”。俗话说:“惊人一语,胜似千言。”要提炼这“惊人一语”,所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千言。一位演讲爱好者曾问丘吉尔:“如果让你作两分钟的演讲需要多长时间准备?”丘吉尔答:“半个月。”“如果让你作五分钟的演讲,需要多长时间?”丘吉尔答:“一星期。”“那么让你作一小时演讲呢?”“现在就可以。”丘吉尔的回答道出了讲短话之难。讲短话,没有入木三分的分析力,深刻准确的判断力,高屋建瓴的概括力,简洁生动的表达力是不行的。培养讲短话的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学习,提高修养。知识丰富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表达的能力,就会相应提高,说出话来才能精短、精准、精辟。同时,要把工夫下在“话”外,在讲话前必须对所讲话题进行广泛涉猎和深入研究,充分而详尽地占有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才能删繁就简、言短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