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就业环境,身为辅导员的我们走访了毕业生实习公司,为大学生择业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从企业需求端入手,舒缓企业经济压力,稳定岗位需求。最近,各级各地政府为推进复工复产工作,舒缓企业经济运转难题,恢复产业链的原有状态,提出了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外稳社会市场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经济运转,内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解决就业问题。其次,从高校毕业生的供给端入手,拓宽就业渠道。发放就业补助、加强网上就业服务、扩大升学参军基层计划规模、强化重点帮扶、适当延长择业时间等举措,是政府鼓励、推进“稳就业”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为大学生就业拨开了迷雾、指引了前进方向。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高校需要保持与毕业生之间的情感温度和亲密感。学生就业坚实的后盾。搞清楚疫情影响之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毕业生就业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而未雨绸缪则是积极应对、精准施策的基础。另一方面,高校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情感上的慰藉与关怀。班级辅导员等高校教师要关注毕业生的自身素养与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学生优化简历、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尤其是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和残疾毕业生等面临更多困难的群体,学校相关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落实“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安排,重视疫情下帮扶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做好企业与帮扶对象之间的“红娘”。高校在应对疫情期间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时体现出的情感温度,可以让无数毕业生感受到来自母校的关爱力量,是他们积极乐观应对就业难题的重要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