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为深入了解学生假期生活状态,强化家校协同育人成效,艺术学院辅导员谷涵玥老师始终与学生保持着常态化的密切互动。她在与史作玲同学的聊天中,细致了解到其假期里充实而富有担当的日常——那些看似平凡的家务劳作与默默付出,既透着对家庭的深切责任感,也展现出当代青年学子在承担责任过程中的成长与蜕变,其懂事与坚韧令人动容,更成为同龄人中诠释家庭担当与青春风采的生动缩影。
清晨四点,当多数人还在梦乡时,史作玲同学的房间已亮起灯光。母亲轻声将她唤醒,帮忙挑拣当日的鲜鱼——不同品种的鱼价格各异,即便只有十斤,也需细致分类。带着惺忪睡意,她缓了片刻便起身投入忙碌,约一个半小时后完成挑鱼工作。天刚蒙蒙亮,她又马不停蹄地洗漱、拖地,用行动为家人开启整洁的一天。
家务的节奏紧凑而有序。打扫完毕后,史作玲同学便走进厨房,琢磨着换样做早餐,“只想让爸妈吃得香、吃得饱”。早餐后,早起的父母需要补觉,她则默默收拾厨房、清洗碗筷,随后将一家人因劳作弄脏弄湿的衣物清洗晾晒。短暂的午休后,下午三点左右,她又开始准备一天中的第二顿饭,饭后继续整理卫生,傍晚七点再协助父母处理鱼货。
“妈妈身体不好,重活干不了,爸爸总是下意识把累活揽在自己身上,我就多打打下手。”史作玲同学朴实的话语中透着对家人的心疼。原本她也计划利用长假打份暑假工,但看着父母的辛劳,她毅然选择留在家中分担。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干活有多累,挣钱有多难”——曾经随口要的一百二百元,可能需要父母忙碌一两天才能挣到。
这份感悟化为成长的动力,史作玲同学下定决心:“回到学校后要好好读书,改变现在的生活,让爸妈以后轻松一点。”在承担家庭责任的过程中,她不仅学会了家务技能,更在心理上变得成熟稳重,懂得了感恩与担当。史作玲同学还说:“我希望每天都能看到夕阳。”这简单的愿望里,藏着她对平凡生活的热爱,更藏着对家庭的责任与对未来的期盼。辅导员谷涵玥老师表示,史作玲同学的假期生活是无数懂事学子的缩影,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亲”与“成长”的意义,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
编辑:谷涵玥
初审:李木童
复审:马焕换
终审: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