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课题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1-05-13 10:03

 

如何写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研究计划)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祛,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一般来讲,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画龙点睛般反映整个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征。在确定题目名称时,要着重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内容,尤其是与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题目名称既可以揭示课题,又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题目名称一般不宜过长。
    2.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亦即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扼要地阐明选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预期本选题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见解或能在实际中解决哪些问题,借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明确了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价值,不至于偏离研究方向。
    3.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只有确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优势兵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明确选题研究任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避免徒劳无益的劳动。
    4.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 课题研究不能采用“小农生产方式”,干到哪儿是哪儿。必须预先有—个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课题的研究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都是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具体保证。没有这些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安排、时间保障,方案就会落空。因此,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更要兼顾课题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在规划时间进程时,要注意留出—定备用时间,以应付那些原先预料不及的特殊情况的产生,做到有备无患。
    5.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 材料(资料和事实素材)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确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并充分地拥有相关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从而保证课题的研究能建筑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          6.课题研究的条件要求 开展任何课题研究都需要—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设备等研究条件来保障和支撑。离开了必需的研究条件,课题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在课题研究方案中,对开展课题研究需要哪些设备、设施,需要多少物质材料,需要多少研究经费等等都必须事先分类分项作出估算。当然,在确定研究条件时,要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投入,争取课题研究的效益能提高。这样才能在课题申报和竞争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7.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配备 新手搞课题研究,要使课题研究价值高而且能取得成功,指导力量的配备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没有高质量的指导教师对新手课题研究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选择对研究领域熟悉,有真才实学的教师作为新手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实践表明,一个好的指导教师不仅能对学生在课题研究的方法上给以指导,在成果涌现上给以点拨,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新手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规范的科研行为、严谨的科研态度、百折不挠的科研意志、崇高的科研道德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选择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对新手来讲,主要是在校内聘任。但也不必拘泥校内,可以走向社会,请有关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的教授专家。
    8.课题研究前成果预期及其表现形式 一切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若对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事先缺乏一个大致的预想,就会使课题研究迷失方向,进入盲目状态。当然,对研究成果的预期应当是恰如其分的,估计自己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预期时,宁愿将困难考虑多些,目标定得低些。在明确了成果的具体目标后,尽心努力,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沿着成果目标的既定方向前进。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上述几个方面内容,但在实际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方案并不是—成不变的。在实施方案中,如果出现了一些预料不到的特殊情况而影响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那就必须迅速及时地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但不管是原订的方案还是修正后的方案,研究人员都必须坚定不移地遵照执行。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一、课题的明确表述
课题的名称必须准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建议研究者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 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例如:“中学高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研究的对象是高中年级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一)研究目的、意义的论述
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阐述这部分内容,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三、研究范围和内容
  (一)研究范围
    任何教育科研课题,都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范围。否则,研究就无法进行。因此,必须对研究范围给以准确的限定。
  1、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研究对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其二是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这既关系到研究对象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
    1)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例如研究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素质,以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和以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所得到的结论就可能会不一样。因此,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非常重要。
    2)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处延不确定,如“厌学生” 、“差生” 、“青年教师” 、“品德不良学生”等等,都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因此,必须给予界定,以确定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一般来说,对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
    2、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对研究课题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必须下比较明确的定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许多概念说法不一,观点各异,不下明确定义就无法显示研究目标。例如:“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作用”这一课题研究,对“合作学习”要给以明确定义,对“交往能力”也要有一个限定:是指学生与教师的交往,还是指学生之间的交往。对一些关键概念给以界定,也叫做“给变量下抽象定义” ,就是对变量的内涵作出明确说明。在中小学的实际研究中,通常用确定变量的结构指标的方式来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分析一个变量的内容、性质、范围、角度、结构,也就是说从哪些方面或哪些角度对变量进行研究。如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从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对学习的情感、学习的行为意向入手。研究学生的生活态度,可从学生的生活目标、学习态度、劳动态度、消费态度、娱乐态度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要使课题研究具备可操作性,还要通过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确定其操作指标。如学生学习态度中的学习行为意向,其操作指标是:学生到校率、迟到和早退的次数与时数、上课时认真听讲的情况、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等。给关键概念下定义,包括对所有关键概念下定义。如“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中,不仅要对“专业素养”这一概念下定义,还要指出“专业素养提高”的研究范围,将其框定在“科学研究工作中骨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这一有限范围之内。
    给变量下抽象定义,确定其结构指标,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教育大纲、教材等对变量概念的科学定义,或参照国家及有关上级领导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职责要求等。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在研究之前要进行学习,要查阅资料,要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个基本的了解。
    (二)研究的内容
    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一项科研课题,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从研究。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如果研究课题很大,那么研究的内容必定很多;如果研究课题较小,那么研究的内容也就比较少。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第二,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第三,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
    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就可以依据研究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如“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对教育科研影响的研究”这个课焘,属因果研究的范畴,在考虑具体研究内容时至少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第一,研究并提出“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基本内容。第二,对选为被试的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素养评价” ,分析当前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基本情况。第三,研究、分析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关系。这样,才能得出研究成果。比较简单的研究课题也要考虑具体的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每一项题目一定要有相对应的教育科研方法。例如,对中小学生的合作意识现状进行研究,必然离不开调查法;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一般总要用到经验总结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优于原有的教学方法,则宜采用实验法。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不大容易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他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例如,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当然主要采用实验法,但也要使用测量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进行测验),也可以用调查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了解学生的反映)。再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
    “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除了要叙述清楚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一些。如用调查法,可写明调查方式是问卷还是访谈。如果用问卷调查,最好能将设计好的问卷附上。如果是访谈调查,尽可能附上访谈提纲。若采用实验法,最好将实验方案附上。若采用经验总结法,可以把预计总结经验的内容项目、实践方案及用何方式积累材料、预计积累哪些资料等项目一一写出。
课题研究步骤:
一、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一般为半年)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
(二)研究实施阶段(一般为两年)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7、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一般为半年)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二、经费预算:
三、课题组成员情况介绍及分工
 
 
附件:课题实施方案范本
《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员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问题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这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洗礼,它贯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表现时代精神,贴近现实与生活,关注学生亲身参与教学的体验。新课程改革在理论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教材的编写、教师角色的转变等诸方面,都实现了一次质性飞跃。
教研员是各学科教师的带头人,是学科教学的研究者、指导者和服务者。当前,新课程实验把教研员推到风口浪尖上,教师们把迷茫的目光投到教研员身上,毫无疑问,教研员又将成为新课程实验的组织者和推行者,成为沟通新课程与教师实践的桥梁。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挑战,更是对教研员严峻的挑战,教研员原有的知识结构,以及立足“知识本位”,过分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重视检查视导,惟考试成绩论的评价方法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如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激活教研员自我发展的内趋动力,全面提高教研员自身素质,调整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实现专业化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则成为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秋季学期,正式在全国38个实验区启动,至今已近两年,中小学教育界对现代教育理念、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只关注中小学教育界为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急需解决的现实和迫切的问题,而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如何提升教研员的素质?如何改进教研员的工作方式?如何建立教研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如何建构一套新的教研工作制度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未开展。为了正确指导实验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我们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这将为教研员参与新课程的实验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工作模式。
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套适应新课程实验中教研员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员的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工作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使广大中小学教研员真正转变观念,建立新课程的教学观、教材观、质量观,真正诠释新课程的本质,正确指导和参与新课程的实验,顺利地将新课程改革推行下去。
四、课题研究基本内容
1、新课程中教研员专业素质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传统教研模式中,教研员是教师中的佼佼者,是从一线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材。这种单一的“好教师→教研员”的教研员成长方式,使教研员的素质结构往往表现为静态的“知识—能力—感悟”三位一体的项目形式,缺乏内在的发展机制,难以与动态的生动丰富的教学改革实践相吻合,难以胜任新课改综合性、跨学科、新理念的要求。在新课改中,如何从旧结构形式中细化、扩充、提炼出适应课改形势要求的“项目、功能、实践形式、更新速率”等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教研员成长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素质结构指标,是进行教研员专业成长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首要内容。
教研员应是培养出来的,是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某个时间段的教学经历只是成为专业教研员的一个必要条件,优良的教学业绩也只是考察后备教研员的一个参考指标,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探索“多途径→多来源→定向培养→专业教研员→继续教育”的教研员成长复合模式,对提升教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拓宽教研员队伍的建设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的职能定位与教研工作方式的变革研究
在传统教研模式中,由于教研员在教学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权力上,与普通教师相比具有绝对的优势,导致教研员不必直接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而是以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价者的身份进行指导,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外在的力量或因素。在新课改中,教研员和教师都是新课程的实验者和研究者,教研员应注意在强化自身多途径参与教学实践的同时,重视教研工作的角色转变,在组织形式上从核心模式向互动共振模式转变;在工作内容上从单纯的完成学科目标向综合实现课程要求转变;在工作目标上从狭窄的教学指导向按新课程要求高效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转变;在工作方式上从“视导—检测”双环节扩大到教学资源策划、参与课改、体验课改、实践课改、服务课改等服务性多环节转变,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员”的新理念,积极探索“教研活动课题化”、“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新模式。
3、新课程中教研员评价体系的建构
在旧教研模式的评价体系中,对教研员的评价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常规,轻创新;重某项单一指标权重,轻整体综合评价;重物的获取,轻人的成熟;重完成教材任务的能力,轻实现教学要求的能力;…。在新课改中,新的教研理念要求根据教研员素质结构的发展性指标程度,建立起动态的、对教研员成长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的易于操作的新的教研员工作评价体系,使评价工作不再简单的只是对教研员过往工作状况的阶段性认定,不再是一个静态的陈旧的指标记录,而应是与新课改对教研员素质结构新要求相匹配的、涵盖教研员工作全部领域的、体现发展性原则的、开放性动态项目体系,应能在教研员工作实践中对其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要求,应能有利于教研员作为人的发展和成熟具有发展性指引和激励作用。
五、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重点: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的职能定位与教研工作方式的变革研究
难点: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评价体系的研究。
六、研究手段和方法
1、文献法。搜集有关建构教研员专业成长模式方面的书籍、论文及网络资料,通过分析整理比较,对教研员的定义、工作性质、任务、工作方法等做一个全面的界定,为本课题研究建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针对新课程对教研员的素质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对全市县(区)教研员进行调查,全面了解教研员目前综合素质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案例研究法:组织和指导教研员围绕相关主题开展案例研究
4、行动研究法
① 新课程对教研员的素质要求,设计开发《教研员专业成长工作手册》。
② 探索新课程下的教研员教研工作制度和工作模式,制定“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③ 建立和完善教研员队伍管理体制,以外促内,促进教研员专业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④ 建立和完善新课程下的教研员队伍评价体系。
七、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人员具体分工:
(一)、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课题的组织、管理、协调        时 曦
       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课题资料的汇编,结题报告的撰写    席广涛
(二)、新课程中教研员专业素质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扈伟玲
1、教研员专业素质结构的理论研究                伍来胜 谭 静
2、教研员专业素质结构问卷 调查                谭 静 席广涛
3、制定《教研员专业成长工作手册》             阳志清 谭 静
    (三)、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的职能定位与教研工作方式变革研究 曾晓新
1、教研员的职能定位与教研工作方式的变革理论研究       阳志清
2、教研员教研工作中行为和方式变革的研究        韦海荣 阳志清
(学科教研发展规划变革、教学行为变革、青年教师培养……)
      3、制定“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阳志清
      4、“课题化的教研工作方式”研究                        席广涛
      5教研员“校本教研”中角色定位研究            白 捷 寄小文
(四)、新课程中教研员评价体系的建构
1、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工作制度、评价体系        黄定国 蒋海啸
2、教研员队伍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马铭之
    (五)、教研员专业成长论文集、案例集 、课件库     曾晓新、杜玉坤
八、工作进度计划
1、课题启动和初步研究阶段(2004年6月—2004年12月)
此阶段是收集信息、资料、组织理论学习、新课程教研方式分析,确定和规划课题的科研主题,启动和开始课题的研究。
2课题研究全面深入开展阶段(2005年1月—2005年10月)。
此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课题的各项研究目标深入开展,依据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原则,全面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尽快让科研成果转化为教研工作实践。
3、课题结题阶段(2005年10月—12月)。
此阶段汇编论文集、案例集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结题
九、预期课题成果
1、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集、案例集
3、“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工作制度、评价体系
5、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专业成长工作手册》
6、教研员教育科研、教育教学讲座课件库(光盘)
 
《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员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工作计划

 间
2005年)
         
负责人
3月18日
(星期五)
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
(研讨课题实施方案)
 曦
3月30日
(星期三)
课题组 全体成员会议
(布置2005年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曦
4月12日
(星期二)
专题学习《教研员应举什么旗?走哪条路?》
(全体教研员)
 曦
 
4月19日
(星期二)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的职能定位与教研工作方式变革研讨交流会1(各学科教研员)
阳志清
4月26日
(星期二)
专家讲座《教研员生涯规划与教研员专业成长》
(主讲:广西师大何昭红教授)
席广涛
5月10日
(星期二)
教研员“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教研工作方式变革研讨会
曾晓新
5月24日
(星期二)
教育科研专题讲座《如何做叙事研究》
 静
6月7日
(星期二)
教育科研专题讲座《如何写案例》
曾晓新
6月下旬
全体教研员分批赴柳州、南宁,与兄弟教育科研单位进行研讨交流
 曦
7月-8月
全体教研员撰写案例
杜玉坤
9月13日
(星期二)
全体教研员撰写案例交流研讨
(整理汇编案例集)
黄定国
9月20日
(星期二)
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
(研讨课题结题方案)
 曦
10月11日
(星期二)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的职能定位与教研工作方式变革研讨交流会2(各学科教研员)
阳志清
10月25日
(星期二)
课题组 全体成员会议
(课题结题筹备工作的落实,资料的整理)
 曦
席广涛
11月下旬
课题结题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