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09-02 10:58
他在农村建“规模化生姜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带领农民种植新品种生姜,使当地姜农每年增收80万元以上;他在镇上建“泽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茶农改造旧茶园种植新茶树,带动当地1.2万多户茶农增收致富;他在市区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和设备,已先后吸引8个创业团队共20多名大学生入驻基地创业……
他便是返乡创业的山东农业大学2008届毕业生谢思惠。
在校承包土地当农民,跟专家学技术
1984年,谢思惠出生在福建省福安市晓阳镇谷口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谢思惠的父母都是农民,除了平时种植农作物外,父亲还经常下水捞河沙赚钱,供姐姐和他上学。从小,谢思惠就帮助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采茶叶、割水稻、刨地瓜、卖甘蔗等,样样都干过。
家乡的贫穷、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在谢思惠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2004年,谢思惠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上了山东农业大学,他希望用知识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
上大学后,谢思惠在认真读书的同时,也没闲着。大一时,他就在学校蔬菜站承包了半亩土地,当起了“大学生农民”。课余时间,谢思惠便在田地里忙碌着,刨地播种、除草喷药等都亲自动手。蔬菜收成后,他拿到市场上卖……
大二上学期起,谢思惠跟随山东农大果树专家孙仲序教授等搞研究学技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谢思惠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的课题研究,并取得多项成果,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作为第一发明人,他申请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开创了山东农大在校本科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的历史。
在3项专利作品中,有2项与农业有关。原来,谢思惠偶然得知有一个地方的果农因果树流胶病造成重大损失而蹲在果园里哭,专家到场却束手无策。他被震撼了:“为什么这么常见的病害,却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于是,他省吃俭用,用生活费购买相关药品,对这个世界性病害进行研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流胶病病害的资料。在专家指导下,经过一年多不懈努力,他的研究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能够很好地防治核果类果树的流胶病。
建立示范基地,姜农年增收80万元
2008年,谢思惠放弃了山东农大免试研究生机会和留在城市工作的优厚待遇,作出了艰难但简单的选择:回乡创业当农民!其实,谢思惠内心也挣扎了好些天。导师们希望他继续从事研究,同学们认为他在做傻事,父母坚决反对。
谢思惠回乡当农民的消息在小山村炸开了锅,人们在背后议论:“本以为这孩子大有作为,没想到上了大学还是回来当农民,白读书了。”对此,谢思惠有压力,但他却把心思全放在思考“怎样当农民”上了。
位于闽东的福安市一大特产是竹姜,口味佳、销路好、效益高,但亩产能达到2000公斤就算难得了。谢思惠曾把样品和土壤带回学校请教导师,专家检测后认为,采用先进种植技术,亩产可达到3000公斤。
回到家乡,谢思惠便利用参加创业大赛获得的6万元奖金承包了30亩地,引进母校新品种和新技术种植生姜,并建立了“规模化生姜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当年,他种的生姜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增产30%、增收1500多元。
不久前,记者在位于福安晓阳的“规模化生姜高产栽培示范基地”看到,谢思惠种植的生姜真是不一样:生姜全部种植在一排排宽约15厘米、深约40厘米的“沟”里。“为什么不种在高处,而要种在沟里?”记者问。“随着生姜发芽、长大,把沟两旁的土一点点往沟里填,生姜就有往上长的空间,会长得比一般的要长、要大。”谢思惠说,刚种下去的生姜还要铺塑料膜,可以保持温度与湿度相对稳定,不仅可以防止倒春寒冻伤生姜,而且可以使生姜发芽更早。
看到谢思惠种植的生姜大丰收,农民们也纷纷学着挖深沟、铺塑料膜,如今,福安晓阳镇生姜产区地膜覆盖率由2007年前的不到10%,提高到2009年的100%。
谢思惠说:“研究出新成果、新技术,我们自夸有多好,农民朋友不会信。只有实地搞出来了,大家真正看到效益,他们就会跟着做。”
仅生姜这一项,每年福安姜农可增收80万元。有人评价说,这是一场“白色革命”、一场生姜高产的革命、一场农民接受新技术的革命!
成立泽民农业专业合作社,万余户茶农增产增收
尝到种植生姜的甜头后,农民们对谢思惠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由怀疑变为信任了。谢思惠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在种植生姜的基础上,他又把目光瞄向了茶叶生产。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市茶园面积20多万亩。然而,由于原有品种整体品质差,效益低,已经满足不了当前高端市场的需求,而发展新品种潜力很大。谢思惠说,种植新品种需要对老茶园品种进行改造,但改造后的新茶园需要两年才可获收成,茶农们的积极性不高。
如何动员茶农改造旧茶园,成了一道难题。为此,谢思惠着手成立了福安市泽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当地茶农吸纳为合作社社员,合作社以基地的形式入股,基地由大学生指导社员管理,所产的茶青由公司创办的加工厂统一收购,所产的“青年红”、“燎原红”等系列红茶、岩茶、铁观音、花茶由公司统一包装上市。
为避免茶园改造影响农民的收入,谢思惠探索出茶园套种生姜的“茶姜”模式、茶园套种四季桂的“茶桂”模式、种茶与办茶厂的“基地与工厂”模式、建立自有示范基地与带动社员改造相结合的“示范带动”模式。短短两年,合作社就建成茶姜套种生态茶叶基地300亩,示范带动当地农民改造生态茶园1200多亩。
目前,谢思惠创办的福建省好思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青年红”、“燎原红”系列红茶远销北京、上海、江苏、陕西等地。新品种高档茶叶市场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当地1.2万多户茶农增收致富。
谢思惠说,他正在着手建立占地50亩、年加工3万吨农产品的加工厂,生产20余个系列农产品,以有效避免农作物丰收时出现“菜贱伤农”的现象。
此外,考虑到大学生创业艰辛,谢思惠自掏腰包在福安市区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创业大学生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和设备,争取各种优惠政策,让大学生们背着背包进来就能创业。目前,该孵化基地已经吸引8个创业团队的20多名大学生入驻创业。
回顾创业经历,谢思惠说:“这条通往富足生活的创业道路其实很宽,父老乡亲可以同行。一旦扎根基层、情系农民,创业便有了‘源头活水’,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