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90后菜鸟的欢乐颂:主动权要抓在自己手里
发布日期:2016-12-26 08:29

 □步入职场,更像被丢到荒野中求生,闯关者会遭遇一个个未曾料想的麻烦,也必须使尽浑身解数去独立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然后是下一个问题,又一连串问题……没有说明书、没有攻略、没有锦囊


  □相比于以往的求职者,95后把主动权更多地抓在自己手里,从被用人单位选择到选择用人单位,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衡量单位的独特标准

  □HR眼里,年轻人稀缺的品质:沟通的影响力、总结分析的能力,以及对结果有等待的耐心,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作为毕业大军中的一员,还在“待业中”的曾宸出人意料地淡定。

  几个月前,曾宸先后在校园招聘和异地求职的考试中过关斩将,收获了4个offer。但当身边同学一个个迈入工作岗位时,她却转而决定从零开始。

  765万,是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曾宸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参加的几场求职考试无一例外是人山人海,遇见的竞争对手绝大多数也都很“完美”:不仅学历逼人,能侃侃而谈,在专业实践方面还都很资深。

  因为几份工作不那么专业对口,曾宸最终决定在“就业”前先等待。她的倔强也获得了家长的鼎力支持。在他们看来,就业难度虽然有增无减,但女儿未来的出路还很广:该行业始终在招聘,努力一下总会遇上更合适的;就算失败,也可以接着
  今年起,像曾宸一样的95后“菜鸟”开始逐渐涌入职场。与传统意义上的职场新鲜人相同的是,他们都渴望独立,对未来或多或少有些茫然;但同时,这些年轻人又有着鲜明的特色:不会低眉顺眼,不愿轻易将就,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或“挑挑拣拣”,或“状况频出”,谱出了一曲曲“职场欢乐颂”。

  求职更重幸福感
  主动权要抓在自己手里

  2016年就业形势比较复杂,任务非常艰巨。在今年上半年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这样表示。

  在尹蔚民看来,今年高校毕业生有76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6万人。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这将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压力。

  尽管形势不容乐观,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之心并没有预想中的急切。

  6月5日,在江苏省2016届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最后一场大型专场
  曾宸表示,第一份工作是进入社会的起点,要为之后的职业之路打好基础。“这不是单纯委屈自己的问题,会影响到未来的人生方向,怎么能凑合?”

  曾宸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年轻人。相比于以往的求职者,95后把主动权更多地抓在自己手里,从被用人单位选择到选择用人单位,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衡量单位的独特标准。

  凌晨投送简历,选择“社会学相关”“月薪5000及以上”“北京”等关键词,点击“全部推送”,严霖没想到,这次简历投递让自己的手机接电话接到了发烫。截至第二天下午两点,她收到了13个面试邀请,但却直接放弃了大半,“普通话不地道的HR就有8个,我凭直觉直接删除了他们”。

  在北京读了6年书的烟台女孩陈咪,也拒绝过不少单位。她的理由却是:“工资开价太高的公司,是要拿命去换的,不干!”

  进入职场第一堂课
  在迷茫中学会应对刁难

  初入职场,届届毕业生都知道要经历那一阵“杀威棒”,但对于这一代带着“家境殷实”“父母包容”“有主见讲尊严”标签的大学生,他们进入的职场有变化了吗?他们对职场要求的应对与之前年轻人比有什么不同?

  “你能讲黄段子吗”“请把这个表格再誊写一遍”“将这段话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

  “全世界的奇葩面试都让我赶上了。”大四的学生范晓楠在经历了一系列
  这个场景来源于去年年底的一部网剧《我们办人事》,该剧在各网络平台上的播放量已经过亿。该剧制片人、做过多年HR的张凡表示,事实上,剧中这些无厘头的面试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于职场中的。

  如今,为了测试求职者的能力,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倾向于通过“压力面试”的方式,向求职者发起刁难。比如,拥有深情演绎故事的能力是成功沟通的开始;填表是为了考验耐性。比如,“如何向一个昏迷了30年刚醒过来的人介绍互联网”这样的问题让很多面试者觉得莫名其妙,但张凡说,如果这个求职者能给一个昏迷了30年的人解释清楚现代生活,那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

  除此之外,入职后的适应问题也让人“抓狂”。

  回忆起一年多的工作经历,乔羽觉得自己就是被“逼上梁山”的。

  入职第一天,她就被老板派了一大堆活儿,从专业的设计到具体的协调都要她来操刀。为了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她熬了几个夜班,几乎是边学边做,甚至在少有的睡觉时间里,“连做梦都是方案、方案”。

  乔羽觉得自己是在这样的“无数个夜晚里一下长大的”。“没有人来带你走过这段过渡期,专业水平和协调能力的缺失都得自己跑步跟上。你要学会承担责任,还要能主动学习”。

  采铜选择用一个比喻来解释这群人为何会感到无所适从——从大学进入职场就像从“游乐场”模式进入到“荒野求生”模式。在他看来,大学是座“游乐园”,由既定的游玩项目构成,兴奋、惊喜、恐惧等情绪都可以预测,挑战是虚假的。

  但步入职场,更像被丢到荒野中求生,闯关者会遭遇一个个未曾料想的麻烦,也必须使尽浑身解数去独立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然后是下一个问题,又一连串问题……没有说明书、没有攻略、没有锦囊。

  这是知乎上“大学和职场脱节在哪里?”问题之下的最高票数回答,现在已经得到8000多个赞。

  职场前辈眼里年轻人
  稀缺的品质是什么

  从事人力资源行业近15年、目前在乐道互动人力资源部门担任负责人的易萌记得,一位80后的美术经理向她“吐过槽”:自己刚入职时每天都老老实实地驻守在工位上干活儿,从不敢斜眼看人;但新入职的90后员工却明显随意得多,有时候工作还没结束,就出去抽一根烟“放松放松”。而且,他只画自己喜欢的作品,不喜欢的就不做。

  “虽然大部分毕业生入职时都是菜鸟,但90后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泛,眼界更宽阔,有些人在上学时就有创业经验,经济头脑相对灵活。”易萌说,但与此同时,他们的持久性和对挫折的耐受性也相对较弱,较难对一项工作表现出长期的兴趣,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

  在HR眼中,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

  累计面试过逾1万人的张凡,总结了用人单位中意的新职场人具备的成功要素。他认为,这也是当下的年轻人稀缺的品质:“第一是,沟通影响力,你的沟通能力可以不好,但是要能够通过言谈举止去感染周围人;第二是要有总结分析的能力,能否把碎片化的信息归纳总结成自己的知识和见解;第三,还要对结果有等待的耐心,以及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高校就业辅导一再加强
  为何仍难解学生求职困惑

  抛开书本,毕业生能否在职场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麦可思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为82%,相较于前两年有所上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逐步加强关于求职的教育和培训。

  《清华大学2015年
  尽管如此,高校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仍旧面临脱节的问题。

  自2015年12月开放至今,《我们办人事》网剧的同名微信公众号后台共计接收了3万多条留言。据统计,平均每天该公众号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消息108条。而其中97%的问题都指向职场困惑。

  提问的求职者中约有60%来自高校。“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求问快速的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易萌表示,因为大学专业的设置与社会需求有一定错位,部分毕业生需要跨专业就职,所学的知识一时难以转化便会脱节;而即使是专业完全对口,由于学校仍然着重知识教育而非技能教育,实用性有待加强,也会造成入职后难以跟上。

  这一点在《北京大学2015年
  而《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本科
  “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非常大,新人需要时间来调整和适应。”易萌指出,各大高校职业类培训辅导的加强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但要知行合一,就必须学以致用,光培训没实践,过一段时间就会遗忘。她鼓励学生在学校期间应多寻求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