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新变化 多处着手激发就业新活力
发布日期:2019-08-25 16:16

 

  近年来,在服务业发展、加快制造业转型、推进双创升级等政策的不断推动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成新产业就业、新一线城市就业、返乡创业等多元化发展新趋势。专家认为,面对高校就业的新变化,需从建立职业测评和规划系统、加强基层就业和出台辅助金融政策等方面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
  ——多地先行先试促大学生就业创业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政府2018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强调通过推进双创升级、深化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等方式,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创业。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要求进一步拓宽就业领域、加强就业服务、强化就业权益保护、做好兜底保障。
  多地开始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激励项目,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杭州市开展“创业陪跑空间”给予创业大学生补贴;北京市打造“大学生创业板”服务新模式,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和指导服务;河北省推出“三支一扶”计划,鼓励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去创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高校毕业生作为双创的主力军,需要加强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力度。如加强创业培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提供咨询辅导、项目孵化等一揽子创业服务。
  在开展创新创业激励项目的同时,2018年以来,多地还通过开放人才落户政策来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海南省出台《海口市促进人才发展若干措施》《海口市“候鸟型”人才工作暂行办法》等人才激励制度,青岛市发布《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大幅放宽人才落户的门槛。此外,大连、常州、西安、南京等新一线城市也纷纷发布人才落户政策。
  在多地实行开放落户政策的基础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7月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省会及以下城市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
  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834万人,比去年增加14万人。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表示,全力做好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是以更大的力度拓展基层就业新空间;二是以更宽的视野打开就业新渠道;三是以更实的举措开发“双创”新动能;四是以更优的质量打造就业服务新内涵。
  ——大学生就业创业显现新趋势
  在新产业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日渐完善、服务业更加全面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也不再拘泥于传统行业和城市就业,呈现出新产业就业、返乡创业等新变化。
  变化一:新领域新产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智联招聘《2019届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9届应届生就业景气度较高的行业有外包服务、互联网/电商和酒店餐饮、中介服务业等新兴“互联网+”行业。另一方面,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银行、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等传统行业针对应届生的就业景气度较差。
  毕业于同济大学的曹智渝,今年上半年进入沪上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工作。“国家对汽车排放标准的要求日益严格,这是个朝气蓬勃的新领域,现在是进入该行业的最好机会。”曹智渝说。
  “大批企业有转型升级的迫切期望,新的发展方式也增加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畴镛介绍,“此外,一些传统大型企业新旧动能转换,也会带来人才需求增加红利。”
  变化二:新一线城市政策红利促大学生就业创业。
  《报告》调研结果显示,2019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地比例最高的依旧是新一线城市,占比为44.18%,同比上升4.00个百分点,说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就业机会不断释放的新一线城市,最受毕业生的青睐。
  比如,近年来跻身一线城市的沈阳2016年时提出,计划在2016-2020年间内吸引70万大学生就业、创业出台在见习求职、落户、租房、购房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就业。对自主创业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也有一定补贴。数据显示,2018年沈阳大学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49%,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
  重庆理工大学MBA中心主任邱冬阳认为,除了落户政策,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更加丰富的生活方式都是吸引95后毕业生的关键,高校毕业生流向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符合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变化三:返乡创业成大学生创业新潮流。
  近年来,在山西晋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到家乡,走上了“新农民”之路。2018年8月,他们在当地创办了“晋中市青年农民联合会”,这些年轻人经常聚在一起共商“农事”。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当地推出南果北种、鱼菜共生、富硒小米等多种新产品和新农业生产模式。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武建林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这些朝气蓬勃的'新农民’正在成长为乡村振兴的一支生力军。”
  ——多处着力应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变化
  专家建议,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可从搭建职业规划系统、引导基层就业、金融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
  首先,建立高校毕业生职业测评及职业规划系统。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认为,应尽快建立基于信息化乃至人工智能的高校毕业生职业测评及职业规划系统,把毕业生的人力智力资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用人需求等加以深度匹配,实现既富有活力又有效率的人力资源交易。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说,在新兴产业的现实需求面前,如何为高校毕业生实现从“准人才”到“真人才”、从“创造者”到“创新者”的身份转变铺路架桥,是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职业能力、社会属性的双重促进。
  其次,政府需要合理引导高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并提供优惠条件来稳住人才。目前,城市依然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聚集地,基层仍面临着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留不下等问题。林蕙青表示,落实基层就业学费补偿代偿等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增加中央基层项目规模。鼓励更多大学生到部队建功立业,推动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马莉萍发现,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进一步细化、明确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减少毕业生对基层就业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担忧,消除毕业生在基层和非基层地区之间流动和职业转换的各种制度性障碍。
  第三,出台金融政策辅助大学生创业。京津冀地区已经在这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值得借鉴。北京市通过打造“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和大学生创业板”服务模式,为大学生提供政策、资本、资源对接和培训提升等一条龙服务;天津市实行“一延一贷一免五补贴”政策,延长大学生创业扶持期,提供相应培训和补贴,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河北省推出“互联网+”培训平台,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等需求,开展创业培训课程,同时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力度。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处长刘洪朗说:“如今创业培训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我们提供了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也越来越多,手续办理也更加简便。全市各区还有其他相关部门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资金、场地的支持,全方位支持大学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