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如何认识职业?先从这4个方面开始吧
发布日期:2021-07-05 11:50

      一、职业的概念
      职业是指一个人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种类,是一个人能够稳定从事的有报酬的工作。职业建立在一技之长的基础上,是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职业不仅是个人理想的实现,也是个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
      我们经常用“工种”“岗位”等概念,实质上就是将职业按不同需要或要求进行的具体分类。一般来说,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
      二、职业的分类
      职业的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标准以及方法,根据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职业分类并统一归纳到一定的类别系统中。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最早对职业进行了分类。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于1999年。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职业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适应发展需要,2015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分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
      三、职业的特征
      1.职业的社会性
      职业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分工现象,它体现了劳动力与劳动资料之间的集合关系,也体现了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劳动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疑是社会性的,他们之间的劳动交换反映了不同职业之间的等价关系,也反映了职业活动的社会性。
      2.职业的规范性
      职业的规范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职业内部操作的规范性;二是指职业道德的规范性。不同职业在对外展现其服务时,还存在伦理范畴的规范性,这两种规范性构成了职业规范的内涵与外延。
      3.职业的功利性
      职业的功利性也叫职业的经济性,是指职业作为人们赖以谋生的劳动过程所具有的逐利性。职业活动既满足职业者自己的需要,同时也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把职业的个人功利性与社会功利性相结合,职业活动及个人职业生涯才具有生命力和意义。
      4.职业的技术性和时代性
      职业的技术性是指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每一种职业往往都是表现出一定的技术要求。职业的时代性是指科学技术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变化打上职业的“烙印”。
      四、职业的变化
      随着经济生活的变化,过去的很多技术、手艺已经不再被需要,于是,靠这些行业谋生的人纷纷转行,另谋他业。
      不知不觉中,一些职业如:“抄写工”“烧水工”等早已寥寥无几,而与计划经济紧密相连的职业,如: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等,则在职业市场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职业的变化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变迁使人的需求层面得到了提升,而这些提升了的需求使更为细化的专业服务应运而生,从而催生了一个又一个新职业。
      通过分析近两年诞生的新职业,不难发现,新职业带着鲜明的市场经济色彩。在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新职业体现出了更为明显的职场趋势。

来源: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