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蓄水池”如何释放更大潜力?
发布日期:2022-04-20 18:05

       目前,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多人。在陕西,灵活就业人数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中占比近四成。他们中有大学生创客,有农民工,有做副业的“白领”;他们可以是个体经营者,也可以是外卖骑手、滴滴司机、网络主播,还可以是选择自由职业的文案写手、视频博主……他们风里来雨里去,用辛劳和汗水在各行各业打拼,他们如同时代大潮中的朵朵浪花,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磅礴力量。

  我们能去哪里就业?

  2022年的春天,在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在校园盛放的樱花树下,在一个个黎明或黑夜,很多人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时光倒退10年,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而如今,在数字经济时代,可以成为网红主播,一部手机行天下;可以在咖啡厅,格调满满,一台电脑连世界;可以开个工作室,自己当老板,把爱好当事业……灵活就业,让答案拥有了无限可能。

  “让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既解燃眉之急,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灵活就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词汇;“‘90后’为何越来越愿意接受灵活就业”——前不久该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灵活就业从曾经的边缘渐成潮流。

  灵活就业群体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灵活就业者的劳动权益是否能得到保障?陕西在促进灵活就业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灵活就业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近日,记者深入走访了我省的灵活就业群体,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

  我的职业我做主 灵活就业备受年轻人青睐

  跟25岁的同龄人相比,有着两年军旅生涯的马士杰显然成熟很多。

  马士杰是西安工业大学大四学生。“金三银四”招聘季,同学们都忙着在招聘会上找工作,马士杰却在紧锣密鼓地“搞事业”。

  3月29日零时,在西安市未央区纬二十七街的一栋高层内,马士杰还在他的吉他工作室忙活。“手头还有几个吉他保养维修的订单,得抓紧时间赶工。”马士杰说。

  80多平方米,主营吉他定制、保养、教学,工作室创办近两年,马士杰是唯一的老板,也是唯一的员工。学校和工作室两头跑,忙碌、艰辛、挫折、拼搏,几个抽象的词语,勾勒出马士杰爬坡过坎的日常。

  客户有问题要及时解决,每天从早上6时多一直忙到深夜;装修公司“跑路”,投入的4万元打了水漂,跑遍西安的建材市场,精打细算自己动手干完剩下的活儿;疫情之下时不时暂停营业,通过网络渠道开拓客户……创业的困难比想象中更多,马士杰摸着石头过河。

  奋力拼搏的同时,马士杰也享受到了暖心帮扶。2021年9月,他拿到政府贴息的19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用于升级设备和资金周转。

  “创业压力很大,但有了真金白银的支持,心就稳了。做自己喜欢的事,乐在其中。”马士杰说。

  一间工作室,承载着一个年轻人的音乐梦想。类似这种以个人或家庭形式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在我国超过1亿户。餐饮、日用百货、美容美甲……各行各业的个体工商户一头连着普通人的生计,一头连着大众的消费需求。

  不同于小摊贩、水电工等传统零工,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兴盛,灵活就业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展。很多大学生、“白领”成为新型灵活就业者,他们不愿像父辈那样按部就班地工作,渴望在自己的天空翱翔,为更好的未来打拼。

  何谓灵活就业?据了解,灵活就业是指劳动者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实现的就业形式,我们熟悉的个体经营、打零工、自由职业等都在其中。多重的职业身份、多元的雇佣关系、灵活的工作地点、弹性的工作时间,是诸多年轻人“钟情”灵活就业的原因。

  由于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强,灵活就业被视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在稳就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探索发展新路径 零工经济异军突起

  2020年,“90后”女孩任子薇辞掉工作,成为一名从事手绘行业的自由职业者。然而,她还没来得及体验“放飞”的快乐,生活的考卷就摆在了她的面前。

  服务费能否及时足额支付?如何缴税?和客户发生纠纷怎么解决?……

  在陕西,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者面临和任子薇一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千百种,任子薇遇到的,是一个光听名字就让人觉得很有魄力的平台——“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

  该平台于3年前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落地,由秦汉新城多个部门牵头成立,陕西零工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

  借助平台对企业严格的审查机制和严谨的业务保障机制,任子薇不再为劳动权益问题发愁。她扩宽了业务渠道,有了稳定合作的客户,还成立了个人工作室。

  3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秦汉新城的西咸新区零工经济产业园,实地探访这个救任子薇于“水火”的服务平台。

  “灵活就业人员缺少权益保障的专业知识,企业在灵活用工方面也缺少规范有效的制度。该平台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两者的痛点。我们把自发形成的、零散的服务外包业务,整合为平台级的服务外包业务,在企业、灵活就业人员、政府之间做好政策‘翻译’工作,保障各方权益,增强就业活力。”陕西零工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震北介绍。

  目前,该平台服务企业近200家,活跃创客达到近4000人。

  劳动者想自主工作增加收入,用工方想灵活用工控制成本——围绕双方的刚需,专业服务企业应运而生。在西咸新区零工经济产业园,像这样提供服务的平台企业目前已有8家。2021年,园区总交易额达到4.89亿元,提供各类灵活就业岗位2.8万次。

  “依托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市场正在不断扩大。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突破空间时间限制,让个人劳动价值创造、劳动收入得到最大化提升;企业可以借助灵活用工满足减负、降低风险、提升产能等诉求。我们通过整合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为企业提供落户、税费减免、业务拓展等方面的服务,推动零工经济实现产业集聚。”秦汉新城推进西咸新区零工经济产业园发展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沈熙忱说。

  突破成长“天花板” 政策发力解决保障之忧

  一个人、一辆车、一部手机,构成了陈鑫柱的工作日常。

  陈鑫柱今年54岁。2016年,有驾驶技能的他成为一名兼职滴滴司机。

  对陈鑫柱来说,通过互联网平台就业,意味着更多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每天早晨7时多出门,晚上10时后回家,虽然在路上的时间很长,但他并不觉得辛苦。

  不仅是网约车司机,还有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络主播、文案写手、视频博主……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在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他们搭建起发现自我、拓展职业边界的舞台。有的人从按部就班的生活中走出来,成为全职的自由职业者;有的人在固定工作之外尝试兼职,凭借一技之长获得更多收入。

  随着群体的不断扩大,行业长远发展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灵活就业人员还面临三个成长“天花板”。

  一是社会的认可与肯定。

  相较于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工作的稳定性,自由职业者、网红主播等灵活就业者常被人们认为“不靠谱,不长久”“灵活就业低人一等,不是正经职业”。缺乏身份的认同和肯定,导致灵活就业的年轻人在创业、婚恋等问题上遭遇瓶颈。

  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

  灵活就业人员难以与固定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保关系。为了降低成本,有的用人单位不愿给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也不愿为其购买商业保险,很多灵活就业人员游离于社会保险制度之外。对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而言,工伤保险的缺失使其面临较高的职业伤害风险。

  三是职业前景焦虑。

  拿外卖行业来说,大量骑手把这份工作视为短期过渡的职业,而未来将走向哪里,仍是未知。采访中,当被问及今后的打算时,外卖骑手给出这样的回答:“没想那么多,就想趁年轻多跑跑,多挣些钱”“应该不会长期做这个,还是想自己开店,当老板”……

  如何让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既解燃眉之急,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记者了解到,在陕西,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优化贷款税收等政策支持个体经营发展、发展新就业形态、实施服务管理零收费等11条举措。2022年2月,九部门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这是陕西首部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政策文件。2022年3月,《陕西省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未来,陕西省快递企业从业人员将实现100%参加工伤保险。

  政策红利充分释放,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社保体系更加健全,让灵活就业人员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安全感,也让灵活就业释放出更大活力,一个大有可为的春天正扑面而来。(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