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面试通过率?招人第一顺位?职场新人不应迷信“内推码”
发布日期:2022-09-19 11:07

“名企招人第一顺位”“提高面试通过率” ,在小红书搜索“内推码”,就有近8000篇笔记,求职公众号上多数求职信息都会标注“有内推码”。

内推码是由企业内部员工提供的一串编码,求职者网申时填入内推码,即可通过内推通道参与招聘。目前已经有互联网、游戏、快消等多个行业使用内推码进行招聘。而在就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大环境下,面对不确定性,内推码也成了很大一部分求职者的“救命稻草”。

但是,这样唾手可得的内推码,真有这么神奇吗?

求职季中,很多应届生都会尝试去使用“内推码”。

内推码并不稀缺

哪一个才是最好的?

今年参加秋招的2023届应届生小马已经向6家公司投递了简历,其中就有4家使用了内推码,均通过微博超级话题发帖询问、求职类公众号分享等公共渠道获取。“现在内推码不是什么稀缺资源,也不一定要通过熟人获取,网上一搜一大堆。”小马说。

在她看来内推码能提高HR看到自己简历的概率,以此降低她的求职焦虑。“作用大或者作用小,对于我们求职者来说也不好判断,但有总比没有好。”事实上,使用了内推码投递简历的4家公司仅有一家向她发出了笔试邀约。与小马的经历相似,参加了2021年秋招的小黄在向3家公司投递简历时也使用了内推码,但与其他求职者相比,自己并没有因为内推码而提高简历的审核速度。

同为2023届应届生的小朱也总结了获得内推码的几个渠道:一是通过在目标公司任职的学长学姐获取;二是通过自己加入的各类秋招社群内成员互相分享获得;三是从求职机构在社群和公众号推文中获取。此外小红书、知乎、微博等社交网站,牛客网之类的招聘网站甚至各类公司小招聘推送的评论区里也有大量内推码分享内容。

相比通过公共渠道获取内推码,去年参与秋招的应届毕业生小李更倾向于熟人内推。在她看来,内推码最大的作用是能够通过公司员工的内推系统,第一时间了解到一些不会在应聘页面显示的流程,如简历是否已被意向部门“捞”进候选池。在求职初期,内推码帮助她更加了解自己的求职进度,为可能到来的笔试、面试提早做好相应准备。由于她与同期参加秋招的朋友们都有各行业的实习经历,她便与朋友们建立了一个小社群,互相分享自己拥有的内推资源,互帮互助共度校招难关。

各类社交平台上搜索“内推码”会出现大量相关内容。

内推码只是敲门砖

更重要的依然是个人能力

据社交平台上的校招经验帖介绍,通过内推参与校招的简历会被分到单独的渠道,被HR优先筛选,能大大提高简历被HR看到的概率。然而据曾在某互联网大厂人力资源岗位实习过的小平回忆,自己是在校招期间收到的简历,通过填了内推码投递的简历并不会被分到另外的渠道,只会在HR查看简历时能看到“内推”标识,这样的简历并不在少数。“其实作用也没那么大。”不同公司看待内推码的态度不一定相同,但是确实会因此酌情考虑。如果应聘者的笔试成绩稍差,可能会因为内推码而“放一点点水”,但如果差得很多也没办法进入到面试环节。

使用了内推码,但简历还是石沉大海,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近年来校招岗位一直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而使用内推码的快消、互联网、游戏等行业又属于近年来最受年轻人青睐的行业类型,每年校招HR收到的简历更是多如雪片,想要脱颖而出是难上加难。

在某互联网大厂工作了两年的王女士也常与身边有求职意向的学弟学妹分享内推码,但至今仍未成功内推过。她认为,内推码只是个敲门砖,现有渠道获得内推码的方式很多,也意味着如何杀出来,更重要的还是贴合岗位的实习经历。

“其实我觉得比起内推码,更重要的‘内推资本’是我的院校、实习经历、个人未来职业规划和运气。” 在某视频网站实习半年后,22届应届毕业生小魏通过使用内推码成功入职同公司另一个部门。

HR说法:

内推码没有优劣之分

某互联网公司HR刘先生介绍,内推无论是从人才的匹配度、粘性还是入职成功率都比其他渠道更好。因此其所在公司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推,也会对参与内推以及成功内推入职的推荐者有响应激励政策。一些互联网公司也设立了内推积分制度,根据员工内推的求职者的应聘进度和最终入职的岗位给予不同积分,可用积分兑换相应奖励。

不少求职机构也会利用求职者的焦虑心理,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发帖,以内推码“可以优先查看简历”“直通面试”等说辞,同时自己可以提供各大公司内推码为噱头,吸引求职者加入社群,推销自身求职培训课程。

对于一些求职培训机构“内推码会因为被太多人使用而导致简历石沉大海”的说法,刘先生并不认可:“求职通过率低大多是因为参加过太多面试,有可能在系统里留下了非常多的面试评价,如果留下的大量不良评价,就会在后续的岗位投递中影响面试官简历筛选的判断。”因此他也建议各位求职者切忌盲目海投,综合考量自身条件与岗位的匹配度再投递,慎重地对待简历投递和面试并认真准备,这才是提高面试通过率的最好方式。

此外,不少求职培训机构表示可以为求职者提供比内推码更优质的内推渠道,只需付费成为学员,即可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对此,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玮琨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根据相关规定,无论是在校生实习还是毕业后正式入职的实习期,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都不得向实习生或劳动者收取费用,而且应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求职者遇到在实习期或试用期被要求缴纳相应费用的情况,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以维护自身权益。(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