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迎就业大考
发布日期:2022-12-13 09:23

1158万人,这是教育部预计的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同比增加82万人,这就意味着2023届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并不比今年小。就业向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对此,国家和地方各个有关部门都在研究完善新的政策举措,多方合力应答这场毕业生超千万“大考”。

全社会的大考

据教育部网站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面对逐年走高的毕业生人数,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有分析指出,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影响持续,对就业造成了一定压力。一方面,疫情不确定性会影响高校毕业生的正常求职和就业计划;另一方面,经济波动和下行风险进一步波及各市场主体,加剧就业紧张形势。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就业压力大,现在不少毕业生都开始选择“考研”“考公”,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就业压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过来,这两条赛道也开始变得“拥挤不堪”。11月3日,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正式截止,据统计本次国考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50万,相比去年增长了50万人,同比增长25%,资格过审最大竞争比超5800比1。此次国考的报名人数刷新了纪录,达到了近十年之最,过审平均竞争比为60:1,招考职位为17655个,招录人数为37100人。

为应对这场毕业生超千万“大考”,教育部、人社部日前召开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部署做好新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强调,各地各高校要用好“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坚决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要加强就业兜底帮扶,将困难毕业生情况掌握到位、就业帮扶举措落实到位、相关院校支持到位。要用心用情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深入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要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共同做好稳妥有序取消就业报到证工作,建立毕业去向登记制度,强化就业统计监测。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强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高毕业生维权意识,为他们提供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

“组合拳”促就业

为促进2023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国家还推出了一系列活动。教育部日前就启动“2023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出专场招聘会、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就业育人主题教育、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等系列活动,搭建招聘对接平台,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校园招聘月”期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方面举办40场以上系列招聘活动。此外,还将举办“24365校园招聘服务”线上招聘月活动,面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等组织20场以上系列专场招聘;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招聘机构,启动“共建共享岗位精选计划”;组织全国普通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19个分行业就指委举办20场以上“高校毕业生行业领域专场招聘会”,为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岗位信息。

除上述招聘活动外,教育部印发的通知中还提及了对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支持。要求各地各高校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向毕业生创业者倾斜,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提供服务。各地教育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为毕业生从事新形态工作提供支持,推动灵活就业规范化发展。

在政策性岗位方面,据通知要求,各单位要配合有关部门优化政策性岗位招录安排,尽早安排高校升学考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考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挖掘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科研助理等就业机会,组织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配合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护航求职路

除了帮助毕业生找到心仪工作,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服务工作也值得关注。教育部印发的通知就明确,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有分析就指出,取消就业报到证,更强调一种高质量就业导向。此前需要报到证的情况下,存在一些学生为了提高就业率指标,随便找一家公司入职的情况。取消就业报到证之后,更能鼓励学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而在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方面,教育部及各地各高校将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等困难高校毕业生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健全“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做好不断线服务。

摆脱“内卷化”

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1158万毕业生“大考”,促就业需“千方百计答卷”。有分析就指出,有关部门应提供更立体更细致的服务,如针对应届毕业生提供各种知识技能培训,相关的经营管理、创业技能技巧、创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性服务,在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为毕业生树立更加科学、理性、健康的就业观。

也有分析指出,从行业发展层面来看,有关部门希望能在医疗、养老和社会工作领域创造更多岗位,同时鼓励年轻人到偏远地区工作或创业。另外,我国的新型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包括生物医药、通信技术和集成电路)仍有机会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该行业正在发展,有资格获得政府补贴。此外,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不平衡的,东西部地区的劳动力需求相差非常大,而制造业对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很大。对于年轻求职者来说,转变就业观念,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和需求合理调整就业预期也是摆脱就业“内卷”的一个方式。(来源: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