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求职者说】
“农民工地图”帮我家门口就业
讲述人: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春涛镇山岭村青年农民工 胡鹏
我28岁了,这些年一直漂泊在外,做过保险公司业务员,送过外卖。前几年,朋友推荐我到浙江金华的一家物流运输企业务工。虽然工作条件还可以,但一空下来,我总是想念家人,真希望能陪在他们身边。回乡的心思越来越重,我忍不住在一些招聘网站上查来查去,可惜一直没收获,回乡的念头也就搁下了。
前阵子,我在家乡微信群里看到村干部推送了一个二维码,让我们扫码登记就业情况,还可以填写自己的就业诉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填上了自己的求职信息和电话号码。
两周后,余江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就联系到了我。电话那头,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我掌握的技能和就业要求,说会根据情况尽快为我推荐就业。我听着挺靠谱,干脆辞去了金华的工作,开开心心回余江了。
到家后,我便去服务中心打听。工作人员爽快地为我查找岗位,还告诉我,省人社厅2022年底启动了“农民工地图”项目,用大数据、入户调查、网上填报等各种法子,把全省的农民工数据都采集起来,再把这些数据网格化分解到全省各乡镇。这样,全省1289万名农民工的信息都被建档立卡,各人的基本情况、行业工种、求职需求、创业意愿等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很多农民工都因此找到了理想岗位,在家门口就能端牢饭碗、幸福就业。
这下,我更安心了。没过几天,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就推荐我参加熟练工叉车安全培训,还发给我900块钱培训补贴。培训结束两天后,我就顺利入职了德邦快递鹰潭转运中心。
家门口找到新工作,心里别提多美了。“农民工地图”圆了我的返乡梦,这个“新鲜招数”真该好好推广。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数字人力共享中心的工作人员使用网络平台直播带岗,助力返乡农民工等群体求职就业。陈鹏摄/光明图片
变“求职跑腿”为“简历点投”
讲述人: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留固镇后范寨村务工青年 何夏洋
想找一份离家近、条件好、工资高的工作,可真不容易。去年,连续不断的疫情让很多线下招聘会取消了。父母本希望我在滑县老家找份工作,但滑县是农业大县,我读书学的是工科,找来找去都没啥合适的。
今年2月初,在同学介绍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闯”进了新乡市人社局牵头打造的“就业鹊桥直播间”。直播间里,主播详细介绍招聘企业的岗位情况、招聘要求和薪资待遇,上千人在线观看,求职者有疑问可以随时在直播间里提,我一下就被吸引了。从直播间介绍的好多企业里,我锁定了新乡市华航航空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没想到,简历投过去才一天,这家企业的人事主管就打来电话通知我参加面试。
从滑县到新乡也就五六十公里,我很快就到了这家公司。一谈,嘿,还真成了。
2月6日是我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双人间宿舍装有空调暖气,公司管一日三餐,办公室有单独的卡位,主管和同事对我都很热情照顾。多亏了“就业鹊桥直播间”,让我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后来,我有空就去直播间里转转。看久了才知道,这里面门道还多着哩。就业指导、直播带岗、线上面试、模拟体验……主播们既把用人单位“请进来”,宣传企业和岗位;又带着小组“走出去”,到知名企业实地直播生产生活和用工情况。这样一来,直播带岗就变成了网上招聘会,“面对面”变成了“屏对屏”,“求职跑腿”变成了“简历点投”,求职者少跑腿、少花钱、多受益,这可比原来“招人跟着场地跑、求职围着摊位转”的老路子方便多了。
听说,直播间马上还会更热闹:组织就业导师开展在线指导、邀请“创业之星”讲述创业故事、请来业务部门负责人讲解政策……我可得来细听听。小小直播间,不但能给我们找工作,还能帮我们长本事、把工作做好,真不错。
过去“路边蹲”,现在“信息推”
讲述人:重庆市铜梁区农民工 夏珍华
因为打小家境不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就约起几个人去山东务工。青岛、淄博到处跑,有活儿就去干,没活儿就带一块纸板到劳务市场蹲点,纸板上写着能做的工种。
这几年年纪大了,家人常常念叨,喊我不要再出去了,我也有这种想法。正好春节回乡,看到铜梁人社局在办招聘会。企业和岗位密密麻麻,应聘的人也多,像赶场一样。我挨家挨户问企业、看信息,眼睛都花了。
第二天,我一大早又去了。正好碰上铜梁人社局干部,他们热情地帮我在手机上打开“铜梁就业”微信小程序,教我注册、登录,把基本信息输进去,还告诉我说,这叫“数字就业大脑”,能用大数据技术把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需求自动匹配起来,再通过智慧就业短信平台自动推给求职者。
我本来还半信半疑,但很快就收到了手机短信,通知我一家信息技术公司的运维岗位需求和我的技能匹配度高。我马上就和那家公司联系了,现在已经通过面试,正在办入职手续。
希望未来有更多农民工朋友,通过这个先进的“大脑”找到满意的工作。
正月初十,辽宁省朝阳市216名务工人员乘坐“点对点”服务专车驶向大连。仇一军摄/光明图片
【一线讲述·助力者说】
奔赴千里,驻点招工
讲述人: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事务中心主任 陈芳
12个小时车程,奔赴近千里外的河南商丘,只为帮企业多招工、促生产。正月初九上午8点,经过一夜休整,揣着几个馒头,我们这个“驻点招工组”便匆匆上车,赶往招工第一站——商丘市永城市高庄镇党群服务中心。这次我们带来了2600个岗位,普工岗位占了大多数,但技术工也是企业渴求的人才。
为什么选择到河南商丘招聘?是大数据给“指的路”——我们对在路桥区参保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大数据分析,建立用工数据库,编制“区劳动力来源分布热力图”,发现河南籍和云南籍人员占了很大比例。这说明,这两地的招工基础比较好。因此,我们派出两组人,分赴河南、云南。
由于不熟悉台州情况,很多求职者心存顾虑。我们便亮出“感情牌”,动员辖区企业组织了一批节前返乡的员工加入工作专班,和我们一起现场“吆喝”。他们成了推介路桥的“活广告”,老乡带老乡,以老带新、以亲带亲,这个办法还真见效。
“人生地不熟会不会受欺负?”“承诺的补贴是不是真的?”……求职者陈浩在老乡赵婉婉满口方言地“现身说法”下,对前往路桥工作动了心,可仍有顾虑,接连抛出好几个问题。见此情景,我赶忙在旁“敲边鼓”,拿出了政府政策补助的宣传册,逐条进行解释。新员工交通补贴、就业补贴……一项项“真金白银”的补助,让陈浩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终于下定了决心。
一上午的招聘会结束后,大家匆匆吃了午饭,就碰头总结经验、查摆不足。紧接着,我们又赶赴下一个招聘地点——民权县。经过提前沟通,当地政府通过短信、大喇叭等方式通知到所有村社,还包车把有求职意向的老乡接到了招聘会现场。我们还开辟了女性专场招聘会,效果真不错。
除了办招聘会,我们还和多个劳务输出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积极帮助他们和路桥用人单位牵线搭桥。我相信,今后会有源源不断的农民工朋友来到路桥,开启火热的新生活。
一位快递小哥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新华社发
当好务工人员“娘家人”
讲述人:四川省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宜宾市就业创业和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 甘华锋
一直以来,农民工朋友的就业路上总有不少卡点堵点。为全力做好农民工就业返岗工作,今年春节前后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调查显示,截至1月21日,全市春节前农民工返乡总人数67万人;截至2月10日,农民工务工返岗率已超90%。
怎么才能尽最大可能吸纳返乡人员服务宜宾经济发展?一方面,我们全面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民工就业意愿,通过线上平台实时推送招聘信息、线下定期举办招聘会的方式,送岗位、送信息、送政策,推动就业供需精准匹配;另一方面,我们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开展“订单式”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开设电工、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等课程,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宜宾是农民工输出大市,省外就业农民工达74万人。春节后,为帮助农民工顺利返岗,我们早早地与企业对接,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吸纳回家人员就地就业。同时,还加强和铁路、航空等部门以及广东、浙江等劳务输入大省的沟通衔接,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点对点、一站式”包列、包车、包机直达运输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头雁”培育、权益保障、素质提升、品牌创建、关心关爱等工作,让出门务工的人安心工作,回家创业的人放心创业,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为家乡发展撒下更多“种子”
讲述人: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德云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海云
今年1月,怀化发布《致全市在外务工返乡老乡们的一封信》,鼓励大家留乡就业创业。我知道后,心里特高兴,盼着更多农民工老乡像我一样留在家乡,好好干一番事业。
我出生在农民家庭,高中辍学后去福建泉州打工,在服装厂拜师傅、学技术,打拼了近20年。2019年,在沅陵县“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大潮中,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湖南省占地面积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太安社区成立了沅陵县德云服饰有限公司。当时正值脱贫攻坚关键期,我感到,为从大山里搬来的老乡们创造就业机会,是报答家乡的最好方式。
于是,在沅陵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下,公司帮扶车间(原扶贫车间)在太安社区成立了。2020年,车间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就业及家庭受益人口69户296人,带动他们自力更生,捧起了“金饭碗”。
现在,公司有80多名员工,大多是来自安置区的困难群众。这几年来,我们同甘共苦,克服了不少困难。现在,公司生产稳定,员工们的工资节节攀升,大家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接下来,我会把公司踏踏实实做好,招聘更多安置区的劳动力,让他们有稳定的工作岗位,为家乡发展撒下更多“种子”。(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