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里的青春革命:00后新农人用智慧农业绘就乡村共富新图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职教赛道项目“花沐
发布日期:2025-07-12 15:32

       在山东济南,一群00后新农人紧盯实时跳动的数据大屏:温度23.5℃、湿度65%、光照1.2万勒克斯……这些精准参数正指挥着水肥一体化系统为反季节花卉提供“厘米级”生长调控。这支由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学生组成的“花沐园艺青创农场”团队,以“花卉+养殖+文旅”的融合实践,斩获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职教赛道铜奖。他们的故事,折射出新一代农人用科技重构乡土、用文化激活田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技术突破:从“看天浇水”到“数字种田” 
       面对传统花卉种植依赖经验、产能低下的痛点,团队引入物联网技术搭建智慧农业系统:
       数据驱动生产: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变化,建立花卉生长数据库,实现良种覆盖率提升至65%,产能年增30%;
       技术攻关本土化:依托山东本土教育资源攻克本土花卉驯化难题,培育出耐候性强、观赏性高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
       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将养殖区禽畜粪便转化为有机肥,结合菌棒废料开发低碳种植基质,践行“无废农场”理念。
       “现代农业不是扛锄头,而是用数据说话。”团队负责人的这句话,成为项目技术升级的生动注脚。
       文化传承:让乡土绽放“沉浸式美学”
       如何将农田变为文化体验场?团队以“爆款思维”重构农旅融合:
       IP化场景设计:打造“归野·奇遇”主题花园,将樱花季与传统“花神”民俗结合,设计非遗草木染、花神巡游等活动;
       跨界赋能农业:携枝江花卉亮相世界花园大会,为国际篮球赛事定制绣球花景观,让乡土植物登上世界舞台;
       青年叙事激活乡村:通过短视频直播挖掘“新农人故事”,“主播+地标产品+IP升级”模式重构城市对乡村的想象。
       社会服务:一亩花田托起“共富链”
       项目创新构建“青创农场村企联动”机制,形成多方共赢生态:
       订单化联农带农: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村集体统筹土地、农户负责种植;
       家门口就业工坊:开设花卉管护、民宿服务等岗位,优先吸纳留守妇女、低收入群体,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的柔性就业;
       区域产业辐射:计划拓展500亩闲置土地,带动5个村形成花卉产业带。 
       教育创新:职教学子的“田间课堂”
       作为职教赛道项目,“花沐园艺”深度践行“专创融合”:
       实战化教学转化:将智慧温室变为实训基地,学生参与从育种到营销的全链条实践;
       校地协同育人:与地方共建“劳育实践课”,带领大学生下田种植、直播助农,让青春汗水浇灌乡村振兴热土。
       如今,这只00后团队正以“破界思维”探索更多融合场景——智慧认养农田、研学课程开发、低碳种养循环……这个扎根职教赛道的新农人项目,不仅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注入蓬勃朝气,更昭示着一个深刻命题:当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沃野千里便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热土。
       花沐不语,自有芳华。这群年轻人用代码调试温度,用创意激活文化,用共富联结城乡——在每一寸被科技照亮的土壤里,他们种下的不仅是花卉,更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青春样本。
       图中正是这只年轻团队的指导教师们,在向其他教师传授指导经验。正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希望在更多的教师参与下,结合教师深厚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这片沃土中,孕育出更多的青春色彩!
供稿部门:商学院
初审:于洋
复审:王君萍
终审:盖晓艳
编辑:闫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