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教 | 山东:以改革破瓶颈,打造高能教师队伍
发布日期:2022-01-10 15:27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聚焦职业教育部省共建省份,山东省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面,2015年率先以省为单位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已成为全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策源地”;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实现职教、普教并行双轨道。
山东:以改革破瓶颈,打造
高能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肩负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的目标。培育大国工匠,离不开能工巧匠,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命题。
 
“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决定职业院校的发展水平”,潍坊商业学校校长孙中升认为教师的高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教师数量与办学规模不相称、专业发展体制僵化,高水平技术人员入职难等问题限制了职业院校的发展”。乘着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东风,山东省将研发机构设置权、人才招聘权、职称评审权、内部薪酬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权下放给学校,着力解决“想要的进不来、进来的不想要”“干好干坏一个样”等制约教师队伍建设、影响办学活力的问题。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邢顺峰表示:“五权下放后,学校的事学校说了算,极大释放了学校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的内生动力,使更多的能工巧匠走进校园。”
 
 
 
 
 

 

打破数量少、质量欠佳的“魔咒”
 
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山东省人社厅、教育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公开招聘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职业院校可自主编制公开招聘方案并组织招聘,以“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设置专业课教师招聘考试内容,以测试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为主;对技术能手、高技能人才适当放宽工作经历限制;对业界优秀人才,可以采用直接考察的方式进行招聘,开辟了引进高技能人才的“绿色通道”。
 
办学和用人自主权的落实为职业院校用才、留才带来利好。“我们能立足区域发展,适当降低学历要求引进人才。”威海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吴永刚对此深有感触,他介绍说:“曾有一位技能人才来校交流,了解到学校的‘实训导向’教学改革后加入教师队伍。突出的专业技能使他在职称评聘中更具竞争力,现已晋升为副教授。”
 
只有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职业院校才会被认可。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高磊表示,专业设置权使学校能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布局并组建教师队伍,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自主招聘使学校本着适才适用原则灵活调整岗位的“准入门槛”。以辅导员招聘为例,本科学历者有能力做好工作,就将招聘要求从硕士降为本科,遴选组织过活动、有班干部经验的人才。
 
教师的执教水平如何考察?高磊介绍了学校招聘思政课教师的做法,即通过试讲考察教师能否打破枯燥的教学模式,利用生活小事将思政课讲得生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
 
《意见》要求,职业院校新进专业专任教师原则上应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经费有限、无法与企业拼待遇,怎样吸引高素质人才?山东职业学院将目标锁定在企业中年技术人员,他们的“黄金发展期”已过,愿意从企业中出来。为留住人才,学校提供施展技能的舞台,并为满足条件者争取更高职称。作为实行项目化教学的院校,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基于多元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技能人才可以带项目,根据项目盈利情况获得绩效回报。
 
 
 
 
 

 

搭建专业成长的阶梯
 
“真操实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为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山东省组织开展教师企业实践。“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家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开展产学研训一体化岗位实践,教师通过跟岗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山东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介绍了在畅通教师成长通道方面的探索。
 
职业院校在派教师赴企业参加岗位实践时,难逃“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企业通常给教师安排协助性工作,他们很难接触核心技术岗位和真实项目,实践教学能力未能有效提高。”吴永刚和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执行校长杜琳持有相同看法。如何确保校企合作实现互促互进?集团化办学院校有独特优势,杜琳所在院校依托集团企业为教师提供了相应实践岗位。而对更多院校来讲,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是普遍做法,“过去我们求企业帮学生安排工作,现在不到毕业季就有大量企业来要人,供需比达到1:5甚至1:7。我们要求企业介入人才培养,以稳定的办公点、团队及管理制度解决教师的实践难题”。孙中升欣慰于职教毕业生被认可,让学校在校企合作上更“硬气”。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成长。为落实职后培养,山东省以“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以双师素养为核心,在职业院校展开全员培训。院校相继出台面向新教师的“导师制”,面向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分层培训计划等。威海职业学院还启动了“教练型”名师培养工程,引进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科技创新平台、真实工程项目和生产性实训载体,利用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开展生产性实训,让教师理实融通。杜琳也向记者介绍了相关做法:“作为外向型学校,利用假期成批次安排教师‘走出去’培训,团队走遍国内外高校,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三教”改革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根本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撑,职业院校需以此为立足点提高教师执教水平。作为首批职业本科试点校,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持续探索教材和教法改革,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融入新的理念、技术、工艺,契合了《“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鼓励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联合开发教材的要求。在产教融合的视野下进行教法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将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开展案例式、情境式实践,实行模块化教学,紧密融合生产和教学过程。
 
此外,职业院校不断优化教师团队,通过严抓师德师风建设,利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深化课题研究,解决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威海职业学院、山东职业学院与潍坊商业学校均有教师队伍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地区另有多个教师队伍入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师个人入选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院校聘任的兼职教师大多是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人才,他们能使专任教师及时了解新理念和技术。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从建立兼职教师准入标准、教学能力标准、技术服务标准及考核评价标准着手,并为其制定发展规划、梯度培养模式与帮扶机制,提升兼职教师素质,服务学校发展。
 
 
 
 
 

 

点燃主动发展的动力引擎
 
职业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提升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印发《关于完善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的指导意见》,落实了高等院校绩效工资分配的自主权。学校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搞活绩效工资分配,根据发展需要调整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所占比重。
 
院校普遍完善了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绩效向教师和教学倾斜,落实多劳多得。“教师完成每周12节课的规定工作量能拿到基本绩效,超出12节课,每节课绩效翻倍。我们将教师业绩考核分为五等,只要好好干,‘蹦一蹦’就能上个台阶。”孙中升介绍了潍坊商业学校的实践。教师根据评级的不同会额外获得10%-50%的绩效,如果所在团队获得优秀评级也有相应奖励。此举提高了教师的发展欲望,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为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各院校也出台了相应支持办法。山东职业学院给予教师脱产学习期,按月发放基本工资、基础绩效及津贴。当教师取得学位后,参照同等人员奖励绩效一次性给教师补发。若赴外地或出国进修,提供交通补贴和生活补助。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则另外在学费上提供支持,鼓励教师学习。
 
教师的专业发展及良好工作状态不完全靠薪资吸引和制度制约,唤醒他们的成长意识很重要,高磊和吴永刚同时提及了教师的内驱力。教师有主人翁意识、认同学校,就能自发做好工作。这份认同,来自福利待遇的保障及学校的关怀。例如,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进行精致校园建设,定期组织健身文体活动,在日照市支持下为教师建公寓,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职业院校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并非学校一己之力可以实现,仍需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革新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强校先强师,职业院校大有可为,也定大有作为。

 

来源:《教育家》杂志
编辑:  续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