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上下各地人民的心。前线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救治病人;人民子弟兵逆流而行赶赴一线;医疗物资生产商加班加点赶制物资;相关部门尽最大努力为我们保驾护航。而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除了响应国家号召多献一点爱心,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尽量避免焦虑。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都难免产生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往往是我们做出一些冲动行为的原因。因为焦虑,我们无法像以往的假期一样宅得心安理得;因为焦虑,所以我们渴望得到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使得我们对疫情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因为焦虑,我们变得更加不耐烦,以至于当面对鱼龙混杂的消息时,舆论场上充满了歇斯底里的宣泄。因为焦虑,舆论场上的喧嚣会使得正在为我们付出的医务人员和政府腹背受敌。他们已经够累了,就不要让他们再为我们的焦虑分心了。
要避免焦虑情绪,就要从焦虑的原因出发。
这种焦虑来源于对于未知的恐惧:不知道这种病毒是什么、不知道疫情何时能得到控制、不知道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不知道日常生活何时能回到正轨。
这种焦虑来源于信息爆炸的无所适从:一些自媒体或个人所讲述的情况与各大官媒的报道相左,造谣、辟谣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环套一环众说纷纭,而我们没有身处一线、不了解前线真实情况,面对铺天盖地的新闻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这种焦虑来源于无能为力的急切:我们既不是能够冲在前线的医生,也不是能够做出决策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我们不从事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的生产,我们也做不到大手一挥斥巨资援助抗疫。面对这场战斗,我们所能做到的微乎其微,总有一种袖手旁观的自责感。
这种焦虑也来源于无所事事的空虚: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当中,我们所能做出最大的贡献就是宅在家、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突如其来的假期延长与活动范围缩小打乱了我们原有的计划,大多数同学都陷入了无所事事的状态,这种空虚感使得我们更加关注疫情,也使得我们胡思乱想,从而愈加焦虑。我们盼望着生活能够回归它应有的轨迹。
面对这种似乎陷入死循环正反馈的焦虑,如何才能破局?
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及各大官媒的努力,及时发布疫情信息,认真对待质疑和意见,探索更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机制。尽快解决问题,公开透明,永远是解决焦虑的良药。
而另一方面,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首先就是要尽可能静下心来再看问题。试想我们这些天所吐槽的种种,是否都是真的?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态度,是否过于激动?我们所看到的信息都来自于他人,我们并不能保证每条信息的真实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有一定辨别能力的大学生,我们应当怀着严谨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个问题。疫情当前,我们确实需要舆论监督,然而不分辨真假的一味批判,则是火上浇油、落井下石。静一静,分析一下是真是假,缕清思路、心平气和的说,一样能解决问题;在我们无法分辨事实真伪的时候,先等一等,等到真相水落石出再发表言论也不迟;当遇到其他人情绪激动、不辨真伪时,尽量帮他捋一捋,尽我们的微薄之力,至少让周围的人更理智一些。
其次,不要因为自己不能在这场战斗中贡献太大力量而苦恼。术业有专攻,这次的疫情有医疗人员、有政府为了我们冲在前线,他们是这场战斗的主力军,而我们的战场在未来。我们是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的移动通信、电磁兼容、集成电路等等方方面面科技的前沿都少不了我们的身影,那才是我们的主场,才是我们能够贡献更多力量的地方。
同时,尽量给自己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一方面能够分散注意力缓解焦虑,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自己。多读一本书能提升文学素养,多练一篇字能能陶冶情操,多学一点知识就多一点人生的资本,多做一项室内运动身体就能更健康。寒假是养成习惯的好时机虽然老生常谈,但确实是实话,尤其这个假期还格外的长,相信不少同学已经驱散了一学期的疲惫,像现在这种无所事事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时候,与其对着各种新闻发愁,不如提升一下自我。学院学工办推出的21天打卡活动,也是一个帮助大家养成习惯的平台,无论坚持哪一项,对于自己而言都是进步。
放平心态、避免焦虑,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的贡献。不跟风、勤思考、多做事,虽然我们不可能马上摆脱焦虑,但只要坚持,就是胜利,是对自身的提升,也是为喧嚣烦躁的舆论场降温,为更好的防控疫情打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