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党开展学习运动的深刻启示
发布日期:2011-05-30 13:29

■延安时期开展的学习运动,实际上开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先河

  ■坚持树立世界眼光、强化开放意识,不断拓宽党的胸襟视野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真正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一道前进的目的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学习氛围空前浓厚、学习成果异常丰硕的一个时期。总结回顾延安时期我们党大兴学习之风的历史,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有着深刻启示。

  延安时期学习运动有什么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以延安为中心的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运动,这场学习运动有着十分特殊的历史背景。

  破除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必然要求。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使党的思想路线转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仍然束缚着党内许多人的头脑,干扰着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执行。因此,通过开展学习运动来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矛盾,彻底消除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基础,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完成党所肩负的抗日救国这一历史重任的现实需要。延安时期,我们党担负着领导抗日战争的历史重任,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形势和问题,迫切需要全党同志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否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特别是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优秀干部,成为我们党能否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如果该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中国共产党便很难担当起领导抗日战争胜利发展的艰巨任务。

  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1937年7月到1940年7月,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的队伍急剧扩大,但有许多人思想上并没有入党,而且他们中大部分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为了完成“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任务,迫切需要开展一次学习运动来帮助新党员克服自身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整体上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延安时期学习运动有什么显著特点

  延安时期,党内大兴学习之风,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构筑了“人人处于学习之中,时时体现学习之风”的浓厚学习氛围。这一时期的学习运动有以下几个方面显著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要有目的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正是由于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能够始终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逐渐确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为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克服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毛泽东指出,办法就是两个,一个是对付忙的办法,这就是“挤”的精神;再一个是对付不懂的办法,就是“钻”的精神。“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作为培养党的高级干部的学校,抗日军政大学就流行“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学习口号。

  严密完善的学习制度。1939年,中共中央设立干部教育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毛泽东要求:“全国各级党部,边区各级政府,各个人民团体,各类学校,都须设立这样的机关,建立这样的制度。”中共中央还在1940年7月至1941年2月间发出了7个指示性文件,建立了一整套干部理论学习的制度和办法。如规定5月5日为学习节、全党在职干部每天必须保证有两小时的学习时间、学习小组每月开讨论会两次、组织必要的讲课等。

  民主活跃的学习氛围。延安时期,全党同志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之间有不同观点尽可以发表,互相争论,形成了民主活跃的学习氛围。例如,由张闻天领导的学习小组,学习方式是由艾思奇撰写提纲,指定参考书,平日自学,星期六上午开一次讨论会。讨论会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畅所欲言,最后由艾思奇作总结。这种民主活跃的学习风气对于“培养敢作敢为,敢独立思想的干部”意义重大。

  开放广阔的学习视野。在学习运动中,党的领导同志认识到,“学习马列主义必须有很丰富的、具体的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做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马列主义者,是不可能的”。毛泽东率先垂范,不仅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广泛阅读中外学者的著作。他认为,“为了学好马克思主义,必须增加各种具体知识,要学习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各种必要的社会常识与科学常识,特别是中国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的各种常识,甚至包括小说等读物”。
延安时期学习运动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延安时期开展的学习运动,实际上开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先河。虽然延安时期与我们现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社会背景、时代主题、中心任务、构建途径有所不同,但高度重视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工作,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和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今天,总结回顾延安时期的经验,为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党的思想路线。延安时期学习运动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延安时期学习运动的成功经验启示着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着眼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拓展理论视野和历史眼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应重视研读经典著作,学习党的历史,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还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准确把握当今世情、国情和改革的实情,及时总结新鲜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将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完成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不是盲目的抽象学习,也不是脱离实际的“闭门思过”式的修养,而是同转变作风和改进工作、同深刻地科学地分析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与推进革命事业的不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全面准确把握中国革命的实际,中央强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41年8月中央成立了调查研究局,毛泽东亲自兼任局长,发布了《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中央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等有关加强调查研究和改进领导方法的有关文件。当时,全党理论联系实际蔚然成风,收到了巨大的成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改革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在实践中学,向群众学习,善于把科学理论精神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念、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发展的实际本领、武装干部群众的巨大精神力量。要着眼于当前的形势任务,着眼于工作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认真分析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真解决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必须坚持树立世界眼光、强化开放意识,不断拓宽党的胸襟视野。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战略眼光,把中国革命放在世界的大背景下认识和把握,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以中国革命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为中心的战略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战争的胜利。当前,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条件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引导党员干部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全面分析判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全面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学习借鉴国外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经验。

  必须坚持民主作风,用科学方法解决思想矛盾,推进党内民主。延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运用开展学习运动来解决党内思想矛盾的途径。毛泽东认为对于党内的思想矛盾,必须运用民主讨论的方法、细致说理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在学习运动中遵循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大力倡导不同意见之间的辩论,反对压制批评和打击报复。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真正达到了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一道前进的目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也是一个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过程。要把开展学习活动与发扬党内民主实践结合,把学习过程变成党内民主的实践过程,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使全体党员能够敞开心扉、充分交流、共享知识、共同进步;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民主生活会开展思想交流、提高党性修养、增进班子团结的重要作用,协调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提升党组织的学习力、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