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和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
发布日期:2011-05-12 09:43

 

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和追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一直把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条主线,先是用了一年半时间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明显提升了党的先进性,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后根据党的十七大的部署,中央又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以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而正在学习实践活动结束时,党中央又提出了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新要求。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总体部署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因为此前的保先教育和学习活动,从总体上看是要解决全党的思想认识问题,即认识到什么是先进和优秀,怎么才能做到先进和优秀。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受教育的过程,属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第一步。而创先争优活动则属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第二步,是保先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的继续和深化。在这个阶段,原来的认识将通过实践变为现实,并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使党的先进性建设收到更好的效果。

  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面向实践、面向基层。今年317日胡锦涛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已经给高校党组织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按照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组织广大党员立足本职、联系实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科学决策,进一步规划高校创先争优活动。首先,要紧紧围绕高校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中心,确立鲜明、具体、实在的争创主题,坚决防止开展活动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当前高校工作的中心议题,就是围绕一个中心、落实两个纲要一个中心就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两个纲要就是业已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校党组织要紧扣这一中心议题谋划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将国家的总体规划、教育的改革方向与本学校、本部门和本单位的科学发展结合起来。

  其次,要根据高校党员群众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使实践活动各有主题,各有重点。比如,在教师党员中,开展德教双馨,求真创新主题活动,弘扬师德风尚,端正学术风气,引导大家争做教书育人、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模范;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主题活动,引导大家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尽快成才;在机关党员中,开展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主题活动,引导大家改进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效能;在后勤职工党员中,开展爱岗敬业,服务师生主题活动,引导大家比态度、比技能、比贡献,争当优质服务标兵;在离退休教职工党员中,开展老有所为、共创和谐主题活动,引导大家比境界、比健康、比功德,争做温良敦厚长者。

  此外,高校党组织还应当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这是确保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当前高校各级党组织最紧要的工作,就是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大会的讲话精神,努力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中去。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的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才能真正让高校的科学发展上水平、高校的党员干部受教育、高校的广大师生得实惠。

  二是要科学实施,建立高校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这是增强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实效性的一项制度保障。因为只有把活动中的有效做法制度化、成功经验长效化,才能推动实践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建立高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关键是要把握科学发展的内容,遵循科学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在正确处理好中心工作与活动形式关系、表率示范与带动影响关系、巩固典型与推陈出新关系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关系协调的良性运行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开展实践活动的各项日常工作机制。要把各项主题性的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尊重党员的首创精神,深入挖掘党员的工作潜力,充分激发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情。要以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使创先争优成为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因为只有党员和群众广泛参与,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创先争优活动才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要建立公开承诺、上评下议的动力机制。一方面通过公开承诺,把党组织和党员要干的实事向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公开,让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把承诺的事情做起来,激发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则通过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让先进的有光荣感,后进的有危机感,一般的有紧迫感,鞭策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努力创先争优。总之,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内化为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经常性动力,这样创先争优活动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好党员组织管理机制。高校党组织要坚持将发展党员工作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相结合,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认真做好在优秀大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注意把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等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同时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主的管理理念,对不合格党员,按党规党纪给予恰当处置,以纯洁党员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要继续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探索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按照双联双管要求,理顺党员管理关系,抓好对他们的关怀和帮扶。

  最后,要进一步落实好党内民主发展保障机制。要以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核心,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确立党员在管理和处理党内事务方面的主体地位。要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丰富党内民主形式,调动广大教职工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实现体制创新,保证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要坚持党员义务和党员权利的统一,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以机制的力量,调整党内关系,配置党内权力,规范党内生活,指导约束党员行为,监督管理干部手中的权力。

  当然,长效机制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它还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这就需要高校党组织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寻找新规律,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做好持续推进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建设工作。

  三是要科学评估,完善高校创先争优的价评体系。只有设立合理的考评指标,制定科学的评判标准,采取有效的测评方法,对高校党组织的工作实绩作出客观评估,优秀者予以奖励,不合格者督其整改,高校创先争优活动才能真正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因此,一方面在评估标准上,要以中央明确的五个好五带头的先进性标准为参照要求,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实施细则,使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福利上。从中央的部署安排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还是争当优秀共产党员,都要强调服务群众。在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五个好中明确提出群众反映好;在优秀共产党员的五带头中亦载明了带头服务群众。这已经指明了评判此次活动的一项根本标准。高校党组织一定要把它具体化入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联系身边群众、为群众代言,联系困难群众、为群众排忧,联系普通群众、为群众服务,以追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先进优秀

  另一方面在评估方法上,要把事后考评与事中考评结合起来,让评先选优的结果取信于民。创先争优活动重在过程,而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注重评先选优的结果,搞一年一考核,年终算总账,缺乏有效的日常考评,导致年终考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失真失实,群众不信服。为此,一定要改进考评的方法,对阶段性的工作,在工作进程中或结束后,要实行及时性检查,对连续性工作,要实行随机性检查,对常规性工作,要实行抽样性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

  此外,关注考评结果的应用,也是完善高校创先争优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任何一项评价,如果不重视其结果的应用,评价就会丧失其鉴别、选择、强化等功能,就会流于形式、浪费资源、失去生命力。为此,高校党组织还要把考评结果作为评选表彰优秀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激励干部和组织充分发挥先进作用。同时对考评结果显示落后的干部和组织,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促使后进干部和组织的改进和提高。对考核评估结果显示较差的干部,必须进行组织处理。

  总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采取的新的重大措施。它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种新的实践形式。因此,高校党组织一定要充分运用好这一富有成效的活动形式,使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明显,使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更加强劲。一定要通过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带动本单位、本部门创先进、争优秀,进而促进整个学校的各种组织、每个成员都抱着一种创先争优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学习、对待生活。这才是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