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2020年7月6日 12:30
会议地点:学院办公室
主持人:李瑞英
参会人员:李瑞英、任佳欣、杨格格、王慧慧、郝伟宏、王效轲、徐永刚、秦超
记录人:郝伟宏
会议主题:表演艺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会议内容:
本次教研室会议主要内容为表演艺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重点针对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开设课程的学时进行修订。各位老师根据教学情况,就现行人培中每门专业课的课时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学生学情等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大家也秉着开诚布公、探讨交流的态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王效轲: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中钢琴课的课时,目前的课时安排是合理的。前两学期主要以钢琴弹奏为主,学习基本的弹奏技巧,培养节奏感,提高钢琴弹奏能力,周二学时。后两个学期以歌曲弹唱为主,学习为歌曲编配伴奏,训练弹奏与歌唱的配合,周二学时。
杨格格:针对2020年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学前核心课程,比如健康教育活动与指导,社会教育活动与指导等五大领域的课程,应该开设在每一学期里。课程教授学生五大领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如何设计以及如何组织实施。这在幼儿园中是一项必须的技能。
王慧慧: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安排的思考。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后我发现学前教育人陪的课时还存在几点问题。首先,学前教育九门核心课程需要加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其次,考虑到舞蹈课时周四,上四学期,可以在控制整体课时基础上,适当减少舞蹈课时。经过多次修改,人培已经趋于成熟和合理,现有的建议也是各位专职教师商议讨论的结果。
任佳欣:针对表演艺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课时设置进行适当调整,一些课程可适当增加课时,对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实践操作部分增加学时安排。针对需要进行活动设计、环境创设、主题活动的理论课程课时具体安排分为两大部分:理论学习部分与实践操作部分。这两部分课时量安排为实践操作为主,理论学习作为基础。以理论课程三节课、实践课程两节课的课时安排课程内容。
郝伟宏:现行人培中关于美术类课程的安排,也是比较合理的。《美术(一)》、《美术(二)》为周二课时,《手工》和《幼儿园环境创设》为周四课时,前两学期以扎实美术基础为主,后两学期融入手工制作,跟前两学期相比需要适当加大2课时。目前这种安排是非常恰当合适的。
秦超:为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知识牢、实践技能强、岗位适应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能力为本位,根据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岗位工作过程,构建素质与项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两个规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时,要考虑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储备,为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时,要考虑学生所面对的岗位及岗位群的工作,为逐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奠定基础。在此思想指导下,与企业共同设计与开发素质与项目课程,形成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每门课程设置若干个项目,通过项目完成教学任务,项目完成,课程即结束。每门课程学习结束,学生即可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徐永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适切性,对高校自身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而言,首先,办学特色是其吸引生源,形成社会地位的基础,更是决定一所高校竞争力大小的关键,而办学特色最终要浓缩到其人才培养的特色上去。其次,人才的适切性是高校彰显活力的源泉,高校存在的重要价值即通过培养适切性的人才,才能不断地发展进步。把握二者的关系,首先要正确地理解二者的涵义。偏离推动科学和社会发展这个价值基准的特色是没有意义的,高校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特色专业人才,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其次,它应能表现出高校个性化的风格。每一所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应该凝炼出自己独特的精神理念。它应该体现创新性和适切性。固守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时代感的特色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特色,高校必须要始终洞穿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特色人才战略。适切性,并不是盲目地追求新意或投合市场的短暂情趣,而是既要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特色又能基于准确的市场人才需求预测的适切性。由此可见,高校人才培养中,特色和适切性二者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声乐课的课时量每周两节较为合适 。
王雅文:钢琴课根据目前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为共开设四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课时。我认为对于钢琴课教学每周2课时的课时量是适中的,因为钢琴课学生需要练琴时间,太过密集的课程会让学生对练琴产生抵触心理反而不利于更高效的练琴。从教学进度上讲,每周2课时,共四学期的课时量也是恰到好处,可以让学生从钢琴基本弹奏到儿歌即兴伴奏都有一个基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