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进校园,鼓子秧歌焕新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莅临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开展“双棒鼓子秧歌”特色课
发布日期:2025-04-17 11:42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4月10日,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艺术学院特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子秧歌”代表性传承人许兆河老师走进校园,为师生带来“双棒鼓子秧歌”专题授课。此次活动出席人员有济南市舞蹈家协会主席魏东、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校长刘广耀、副校长阎磊、艺术学院院长亓睿及舞蹈教研室专职教师。

非遗瑰宝进课堂: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体验
       许兆河老师以“鼓子秧歌的历史脉络与艺术精髓”为主题开展讲座。他详细介绍了这一起源于山东商河、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的民间舞蹈:从古代祭祀仪式的“打鼓子”,到明清时期演变为庆祝丰收的民俗表演,再到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文化遗产。重点解析了“双棒”这一独特表演形式的技巧特点——演员双手各持一根短棒,通过击打、旋转、跳跃等动作,展现刚劲豪放的风格,兼具力量感与节奏美。  
       许兆河老师在实践环节中,从握棒姿势、基本步法教起,并对动作进行拆解。学生们在反复练习中逐渐领悟到,双棒舞蹈不仅是肢体语言,更是对“力与美平衡”的传统哲学诠释。
文化传承的“种子工程”
       此次活动是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非遗进校园”系列的重要一环,标志着学院“非遗进校园”战略的纵深推进。舞蹈教研室已将鼓子秧歌纳入必修课程,并规划“传承人驻校指导-地方采风实践-创新作品创编”三阶培养体系。艺术学院亓睿院长表示:“鼓子秧歌不是简单的肢体动作,而是流淌在齐鲁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我们要让非遗成为美育教育的源头活水,通过‘非遗+研学’等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在青年手中焕发时代新彩。”
       当千年非遗走进校园,文化传承便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将传统艺术的精髓转化为当代青年理解世界的新密码。通过理论讲解、动作教学与文化浸润相结合的方式,让圣翰学子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为传统艺术的校园传承注入新活力。艺术学院将以此次课程为契机,构建“非遗传承+美育+创新”的三维模式,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手中真正“活”起来、火下去。  
编辑:杨越
初审:李木童
复审:李莉
终审: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