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铁律就是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就像普通学校把学习知识摆在第一位一样,职业学校是把学习技能摆在第一位的,知识本位和技能本位分别成了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重大误区。很多家长送读的期望就是让孩子学到一个谋生的手艺,不少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传给学生一门就业的技术,一些上级行政部门考核学校质量的手段就是一个技能大赛,能力本位体制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在理念上强调职业教育要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主要也只是在技能上做文章,让学生就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上手。
在能力本位体制下,一些学校片面强调动手能力,自然就忽视了人的发展当中很多重要的元素,文化素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特别是作为职业核心素养的职业精神,基本就成了个搭头。
忽视职业精神培养的结果是,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后,师傅带徒弟,技能很容易掌握,但完成学生到员工身份的蜕变却很难。很多学校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学生开始进入企业时都充满了新奇感、兴奋感,可是扛不了几天就想家了、哭鼻子了、要逃了。为什么?缺乏吃苦精神,缺乏服从意识,是主因。吃不得苦,意志品质差,体能上会受不了;不懂得服从,没有纪律意识,和管理层及同事不能和谐相处,心理上又受不了。这样就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等于刚走入社会就遇上当头一棒。初入企业的学生之所以稳定率不高,基本是缺乏良好职业精神造成的。
我们在人才培养上确实到了该转变观念的时候了,无论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教育,都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职业学校必须坚持按社会需要、企业要求来办学,重技能,更重育人,把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
第一,一定要将职业精神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只有在顶层设计上做到这一点,具体教育教学上才可能有职业精神培养的位置,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才会有保证。
第二,一定要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学生初入企业,之所以难以完成学生到员工身份的蜕变,主要还是文化上的不适应。职业学校跟普通学校在文化上必须要有区别,应该是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校园文化。笔者所在学校这几年引进了现代企业“9S”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就开始接触并慢慢接受和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使其在态度、作风、习惯、守纪等诸方面都有较大提升,明显缩短了他们在企业的适应期。
第三,一定要加强学生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且能让学生近距离了解、认知社会生活,磨炼意志品质,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