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11 15:59
2025年4月3日,阳光洒满校园,高等数学教研室黄海英主任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研讨会,聚焦于“校园数学元素案例探讨”。教研室内,9位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一场探寻数学与校园生活深度融合的智慧之旅,旨在挖掘校园中的数学元素,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极限之美:螺旋楼梯中的数学哲思
研讨会伊始,极限组组长王昌源老师率先发言。前期,他带领组员深入研讨,精心策划了一个富有创意的拍摄脚本。脚本以校园内极具特色的吉纯楼螺旋楼梯为切入点,通过镜头缓缓展现楼梯的优美曲线,巧妙地将曲线与极限概念相融合。这一设计旨在引导观众在欣赏建筑之美的同时,深入思考数学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讲解具体拍摄细节时,王老师细致入微,从拍摄角度的选择到光线的运用,都进行了详尽阐述。马文波老师则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认为螺旋楼梯的面积计算与积分知识紧密相连,运用积分求面积的方法能更深入地挖掘其中的数学内涵。刘彦秋老师也积极参与讨论,他指出积分和导数的理论基础皆源于极限,因此可以从极限这一核心概念出发,逐步延展到积分的相关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深入。
导数之魅:操场运动中的数学奥秘
导数组代表王兆青老师随后分享了他们组的研究成果。该组聚焦于操场运动,从瞬时速度和切线方向的角度展开探索。他们利用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对运动员的爆发力和篮球运动轨迹进行精确测定,试图通过数据分析揭示运动中的数学规律。然而,王老师也坦诚地指出,数据获取过程较为复杂,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黄海英主任在会上分享了上周王兆青老师的实训课——割圆术。黄主任强调,在脚本设计过程中,大家要善于查阅资料,获取丰富的数据支持,确保案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积分之用:东大门面积的数学测量
积分组组长马文波老师分享了本组的案例。马老师始终将安全第一和应用于专业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经过慎重考虑,他们组最终选择测量东大门的面积作为研究课题。这一选择不仅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充分考虑了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探寻之路:校园数学元素的探索蓝图
在9位老师的激烈探讨中,研讨会的氛围达到了高潮。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终,黄海英主任根据讨论结果,精心制订了校园数学元素寻找路线:正门—吉纯楼—向日葵基地—操场—停车场—健康学院实训室—府邸—牡丹园—食堂—东大门。这一路线涵盖了校园的多个重要区域,为后续的实地探寻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黄老师提出,下周将根据天气情况,组织教师们先进行初步探寻。在探寻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丰富脚本内容,确保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她鼓励大家齐心协力,争取早日完成拍摄任务,为教学提供更多生动、鲜活的案例。
展望未来:数学教学的新征程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高等数学教研室的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和丰富的案例资源。通过深入探讨校园数学元素,老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并非抽象的符号和公式,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一发现不仅拓宽了教学的视野,也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等数学教学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老师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思维,将校园中的数学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这也将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数学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随着研讨会的圆满结束,老师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新的教学征程。他们将以实际行动,书写高等数学教学的新篇章,让数学之美在校园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初审:王兆青
复审:黄海英
终审:阎君梅
部门:公共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