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英雄“重现江湖”——金庸馆开馆首日记
发布日期:2019-04-25 09:23

时间:2017年03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香港3月1日电 题:武侠英雄“重现江湖”——金庸馆开馆首日记

  新华社记者丁梓懿

 

  1日上午,香港文化博物馆地面展厅人头攒动,分外热闹。这是金庸馆开馆第一天,不少金庸迷纷纷前来,到这个已筹备数年的“武侠宝地”一探究竟,重温那些年的“侠胆豪情”和“刀光剑影”,领略金庸大师的风采。

  这是香港首个以著名作家查良镛(笔名金庸)为主题的常设展馆。

  还没进场前,记者就在博物馆门口看到主办方精心布置的宣传海报。馆门右手边的墙面上悬挂着8幅巨大海报,包括令狐冲、程灵素、杨过、乔峰等经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在左侧7根大型圆柱上也刻画着郭靖、小龙女、江南七怪等人物肖像。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全是金庸小说里的经典人物。单从入场前这霸气十足的阵势就可见这个金庸馆不简单。

  进入展厅后,记者发现,参观者男女老少皆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由家人推着轮椅入场。他的儿子张先生告诉记者,老人家是个“武侠迷”,是金庸的忠实fans(粉丝),今天专程来观展,找到了以前的美好回忆,特别高兴。

  展厅分为四个区域:大侠足迹、金庸的武侠世界、影视和文娱世界的金庸现象、百年一金庸。厅内罗列着多件珍贵展品,包括早期流通的小说版本、手稿、文献及照片、金庸使用过的私人物品等。种种展品展示了金庸的早期事业、武侠小说创作历程及其对于香港流行文化的影响。

  《读书心得》手稿是本次展品之一。金庸写道:“读书对于我,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只次于呼吸空气、饮水、吃饭、睡觉。我曾经想:坐牢十年而可以在狱中阅读天下书籍,或者十年中充分自由,但不得阅读任何书刊——两者由我选择,我一定选择‘坐牢读书’。”金庸还曾说,“万事不如书在手,一生常见月当头。”这都体现了金庸一生对知识和文学的热爱。

  凭借广博的学识、优雅的文笔及出众的思路,金庸深受世界各地读者喜爱。如今,他的武侠小说已被翻译成多种外国语言。其作品中还蕴含着大量中国历史和文化知识,现在许多大学都开设了金庸小说研究的专门课程

  在展区另一头,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射雕英雄传”大型屏风,两侧挂着一副金庸亲笔书写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是金庸以十四部长篇及中篇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组成的。

  屏风前,一位郭姓中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品读画中的人物。他对记者说,在爸爸的影响下,他从小学就迷上了金庸,金庸的大部分小说他都看过。

  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是一个宝库,为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者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金庸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动漫、电玩游戏等不计其数,为广大武侠小说爱好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丰富了读者的文化生活。

“影视和文娱世界的金庸现象”展区,主办方特设了一个视频播放器,里面播放着金庸电影、电视剧选段,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观看。而在旁边的展柜里则陈列着《笑傲江湖》《神雕侠侣》的插画和电视剧剧照、《倚天屠龙记》电影宣传海报等,形式多样。

  在“百年一金庸”展区的橱窗里,记者看到多所香港和海内外著名学府颁授给金庸的学位证书,以表彰他为社会及文学所作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在80多岁高龄时还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为众多读者树立了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榜样。

  金庸在剑桥大学学习时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麦大维在金庸馆开幕仪式的致辞中表示,金庸渊博的古代汉语及文学知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能有人说,没有香港,就没有金庸,因为他的丰硕贡献是在香港成就的。不过我认为,如果没有金庸,就没有我们所认识的香港。”麦大维如是说。

  金庸为人热诚,心怀家国,积极参加社会事务。在展厅一隅,陈列着他所获奖杯、奖牌及证书,其中有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大紫荆勋章、法国当局颁授的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和艺术文学高级骑士勋章,以及2008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等荣誉,以表彰他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卓越成就。

  金庸馆大门已开,静候热爱武侠文学的四方“豪杰”前来一饱眼福,他们将亲身体验到金庸笔下的武侠和江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