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5-28 08:23
党的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李达
侯俊智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李达(1890-1966)
李达在上海辅德里625号二楼的书房。
李达(1890-1966),湖南永州人。青年时期的李达,曾于1913年和1917年两度赴日留学,先在日本学习探矿冶金,后师从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钻研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李达抱着“寻找同志干社会革命”的目的从日本东京回国,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共产党》月刊并担任主编,还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李达被大会推举为中央局宣传主任,与书记陈独秀,组织主任张国焘共同组成中央局工作部。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建党初期宣传工作的领导人,李达为党的早期出版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党的一大召开后不久,李达在自己上海的住所——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创办了党的第一家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据李达本人在世时回忆,党的一大后不久,他就在自己的家中展开了人民出版社第一批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他把自己在二楼的卧室当作编辑部,夜以继日地忙碌。编辑、校对、付印都是李达亲自经办。经费不够,他就靠给商务印书馆写稿拿点稿费来补贴。
编辑工作之外,李达雇用了一个工人承担包装书籍和递书籍的工作,分发到外埠去的图书则由轮船水手及杂务工输送。李达新婚的妻子王会悟有时也会帮助他做一些出版上的事情。据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之子回忆,因协助筹建中央局工作部,刘仁静留在上海一个多月,也参与了出版社的部分工作。在通往二楼的木楼梯下,有一块6平方米的地方,放着一张书桌,协助李达开展出版工作的同志就在这里办公。
据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当时上海的政治环境恶劣,党还处于地下活动状态,为了不被敌人搜查到,李达常常把刚印刷出来的新书隐藏在厨房的柴火下。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通过李达的辛勤努力,一本本马克思主义中文译本陆续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修订)、袁让翻译的《工钱劳动与资本》、沈泽民翻译的《讨论进行计划书》、王静翻译的《共产党礼拜六》、李墨耕翻译的《劳农政府之成功与困难》,以及李达本人翻译的《劳农会之建设》,还有《马克思纪念册》《李卜克内西纪念》《两个工人谈话》等宣传册……这些图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和广泛传播。
1923年11月,人民出版社停办后,李达回湖南工作。后来,李达投身教育事业和从事学术研究,成为卓有建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37年5月,李达在上海出版《社会学大纲》。在延安的毛泽东反复阅读了10遍,誉之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列主义哲学教科书”,号召党的高级干部学习此书。他还在一次小型干部会议上提到李达1936年出版的《经济学大纲》时说:“李达同志寄我一本《经济学大纲》,我现在已经读了三遍半,也准备读它十遍。”
李达所开创的党的出版事业被后来党的出版工作者所继承。(作者系人民出版社编审)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