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碎那张魔床——《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点评
发布日期:2018-04-20 11:46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是作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写下的一些手记,它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也有很多当事人的曲折故事。毕淑敏以其独特的作家视角和心理医生的洞察力,恰如其分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词汇,描绘出当事人的感受、困境、矛盾,内心的种种挣扎,从她的行文中可以感受到每位来访者的真实感觉,如身临其境。随着一个个故事的展开,你看到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找到心理医生,“请你帮助我——除掉我妈的朋友!”;一对男女,到底结得成婚还是结不成婚,要看心理医生诊断的结果……;一个未婚的女白领“我要用这有限的生命来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以我的余生的所有时间来恨我的母亲……”;一个拥有庞大资产的老板,对心理医生说他想自杀,“他的死亡计划已经基本成形,所缺的只是最后的决断和那致命的凌空一跃。”……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每个人的朋友。当你忧郁、忧伤、烦闷的时候,能给你以帮助。这帮助的力量,来自本书中描写的那些人物,他们的真诚倾吐和改变现状的勇气;更来自作者的种种感悟,通过文字的表达,传递着友爱和成长的信念。26则来访者的故事,各自述说着不同的心理问题,里面有毕老师在应对来访者具体的操作实例,可以为其它心理咨询师借镜。每个故事的结尾,也有毕老师的短评或自己在实践时的心得。 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解读心灵,是一切成功的基石。于是,很想认识自己,匆匆读完《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在世间我们需要面临太多的心理问题,书中列举了牵扯其中的失恋、偏执、网瘾、懊悔、分裂,还有失眠、肥胖、宠物、恋物癖等等,这么多的障碍难题,症结在哪里? 细细品味之后发现,原来日常生活中种种看似五花八门的烦恼,根源往往都是非常基本的问题,就是你如何看待自己?所有的所有,源于两个原因:自卑、孤独。 回顾四望,我们往往孑然一身,没有人能够分享我们的快乐和哀愁,孤独和自卑让我们忧郁、沮丧、无奈、悲伤、放弃、封闭、沉沦、莫名奇妙、、、 每个人的心底有一张魔床,那就是我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观念,它的名字叫做“应该”。它潜移默化,时时刻刻评价着我们的言行,残酷的将我们按倒在床上宰割。相符了就皆大欢喜,以为正确合理;不相符,就郁郁寡欢,怨天尤人。我应该是最好的、我应该是全能的、我应该是稳重的、她应该会选择我的,我应该会有好运的、、、 失恋曾让我们痛不欲生,其实失败感才是更深在的忧虑,失恋只不过是个导火索,它点燃的是我们对自己评价的全盘否定。 我们喜欢请客吃饭,把钱豪爽的花光不过是个表象,给人留下慷慨大方的印象也并非初衷,杯觥交错、欢歌笑语、其乐融融的氛围才是我们最喜欢的时刻。千金买乐花钱如水只为掩盖孤独,我们得到了暂时的满足,曲终人散之后,又是更深的孤独。 我们是工作狂、我们沉迷于网络、我们嗜好很多很个性,只不过是想证明自己有能力做一些事情,并且能做好,因为在某些方面我们找不到这种快乐的感觉。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精神寄托的地方,孤独的人,希望找到温暖与信任,找到安全与友爱。 我们认为表达情感就是软弱,故作深沉,少年老成,一味的把情感隐藏起来。太多的时候,我们没有勇气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盘端出,总是一厢情愿的期待着事情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向发展,一旦失望,就只能退避躲让,或是走向极端。 好象中国文化特别容易告诉我们哪里不行,生怕我们忘记自己的缺点,要夹紧尾巴做人。当一个人不能接纳自己,不能和自己友好的相处时,他能和别人友好的相处吗?对自己都那么百般挑剔,苛刻的人,又怎能和别人真诚、良好的沟通? 不要要求太高,更不必刻意去做完美的人,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和别人的比较之中。世上有多少痛苦和支离破碎,是因为双方的故弄玄虚?世上有多少悲剧,是因为误解和朦胧而发生?世上有多少流血和战争,是因为彼此的关闭和封锁而爆发的?为什么不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捷径呢,那就是——坦言。 人生本来就是充满波折的,没有意外的人生是不正常的,只有不断的意外,我们的人生才充满活力和动荡。不解决我们的苦恼,受伤的信念和未能表达的情绪,我们的身体就会在黑暗中长期遭受荼毒。认清自我,尊重自己的情绪,不要认为发怒、失礼是一件不体面的事情。 任何不能将我们毁灭的东西,都会使我们变得更坚强。只有打碎心中的魔床,才能还我们清新明朗的心态。不平等是社会有机的一部分,丢掉我们的幻想,坦然接纳种种不公平差异,认识自己的长处,接受不可改变的东西,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只要我们有意识的选择快乐,又有谁能够阻挡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