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12月10日
来源:澎湃新闻网
12月8日,“市民文化客厅”的第二期——文汇讲堂《在这里,中国哲学与世界相遇》新书分享会在上海书城亮相。
《在这里,中国哲学与世界相遇》是文汇讲堂工作室联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华东师大哲学系共同呈现的“24位世界哲学家访谈录”汇编,11月底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次联合采访是上海媒体人携手学术界共同思索如何让学术接近公众的一次探索,既是向世界哲学大会在中国首次举办的一次致敬,也是凸显上海全力打响“四大品牌”之一的“上海文化”的高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24位世界哲学家访谈学术指导、新书的序作者孙向晨,华东师大哲学系副系主任、访谈项目人刘梁剑,文汇讲堂主任、访谈总策划、新书主编李念齐聚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围绕“在这里,中国哲学与世界相遇”的主题展开了对话。
三位嘉宾均参加了8月的北京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他们披露了从立项、采访到成稿背后的故事:如何积极调动国内学界资源,启用海内外30余位学人,拜访全球前沿一线哲学家,完成这场“学以成人”的人文实践活动;分享了参加国际大会,并与世界哲学大牛沟通的感悟;同时也思考了“哲学走出象牙塔,大众亲近、与媒体拥抱”的国际趋势和时代命题。
在这届世界哲学大会上被新选任恒定的39位、中国只有3位的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孙向晨认为,哲学的交流不是单靠世界哲学大会,世界哲学大会在某种意义上也不单单是一个学术事件,更是一个公共事件。它所起的作用是以理性的方式呼唤这个世界,就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进行多元交流。这个交流是多元的、开放的,所以世界哲学大会不单单只是象牙塔里的学者之间的交流,它关注的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与前途,因此它同时是面向公众的。“就像今天我们这个市民文化讲堂,具有(跟世界哲学大会)同样的功能——公共事件需要公众的公共参与,以一种平和、理性的方式进行交流。”孙向晨如是说。
召集了海内外采访学人的访谈项目人刘梁剑对孙向晨的观点表示赞同,并补充解释道,从哲学的源头看来,起初与哲学相关联的意象不是象牙塔,而是广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正是在广场上面与人对话,讨论真善美、关于生活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与公众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但即便在古希腊,在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时期出现了“学员”的概念,意味着当你要进入哲学的内部系统,还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思想的准备,因此哲学也同样表现出与公众产生隔离的倾向。刘梁剑总结说,哲学有两个不同的面向:一方面,因为哲学源于生活,它必然会与公众走在一起;另一方面,哲学又有一种高于生活的面向,在这种发展中会形成哲学自身的话语,与公众产生隔离。因此,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公众与哲学之间都存在联系和冲突。“但现在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哲学除了要在学院里发展高端或高精尖的学问之外,它同时也需要走向大众,走向公众的生活,在公众的生活里汲取哲学发展的新动力。”刘梁剑强调。
那么,哲学应该如何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现实,继而回到公众之中?对此孙向晨认为,国外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举例来说,在欧洲的很多国家,例如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都要求中学生读一年的哲学课程,让他们对哲学形成一套完整的认识;在美国,很多大学的通识教育都要求学生必须要修6学分以上的哲学课;英国的BBC广播节目多年来也涉及了大量的哲学访谈,这已形成了一种传统;此外,很多国家都有哲学家或者哲学学者面向公众演讲的传统。鉴于这些制度上的保障与氛围上的熏陶,这些国家的公众普遍具有较高的哲学素养。
刘梁剑也提出,他最近接触一门名为儿童哲学的学问,其广义的理解就是针对青少年开展的哲学普及教育,它在国内的很多高中已形成趋势。除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促使哲学走向大众的重要渠道,“市民文化客厅”的哲学讲座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刘梁剑认为,在当今社会,大众在物质生活之外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对哲学也自然产生了需求。因此,学院中的哲学研究者需要更多的责任意识与社会担当,走出象牙塔,与公众就哲学问题进行更多的对话。而对于哲学研究者来说,这也有助于促成他们实现自我成长。“在公众对话里我会重新思考:原来在哲学史上的那些纯理论的话题,也可以变得很接地气,可以从生活里面找到它最初的源头。”刘梁剑说。因此他可以从生活中可以提炼出更多的话题,对其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
除上海书城外,本次讲堂在另外6个新华书店中心门店(金虹桥店、长宁店、东方书城、五角场店、日月光店、港汇广场店)进行了同步视频直播,累计吸引了近200位哲学爱好者的参与。分享会末,6个门店的近20位听众通过“沉浸式互动设备”视频向主会场提问,问题涉及何为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交融有多大挑战、如何培养哲学兴趣、24位世界哲学家是如何挑选出来的、采访中如何处理语言关、世界哲学大会哪些人能参加等话题。
此外,由“1+8块展板”组成的同名图片展是本次讲堂的一大吸睛点,三大主题《辐射至全球》《相聚在京沪》《润泽于你我》凝结了24位世界哲学家的学术金句及在京沪两地的交流风采,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国哲学与世界相遇的不易、挑战与责任。该图片展此后也将在新华传媒所属门店流动展出。
作为大型学术类公益讲座平台的文汇讲堂,创办于2005年年底,至今累计已举办126期,出版5本精编丛书,分别是《智慧的声音》《全球风景中的中国》《大国梦起》《大国厚土》和此次的《在这里,中国哲学与世界相遇》。讲堂秉承文汇报“全国性人文大报”的报脉和号召力,邀请海内外一流的大师名家、学术精英们登上讲堂,对热点话题进行深度的学术解读。除了2014年至2015年联手社联举办的“哲学季”“文学季”“历史季”外,2017年来举办的“人文解读四大未知疆域(太空、极地、深海、人工智能)”系列讲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着讲”系列五讲,当下正在举办的“新时代大国外交”系列五讲,均以人文关怀、多元视角、理性思考唤起国人文化自信,呈现嬗变中的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