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网址:>
时间:2011年12月29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教师,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表达,读思并重,树立起问题意识与研究批判意识。他长达10年的专题性研究性学习与阅读指导,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获奖理由
2003年9月、2006年9月两次被评为深圳市宝安区语文“首席教师”;2005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成立宝安区教育专家工作站“吴泓工作室”。
2001年,吴泓和他的学生一起开始了长达10年、一共4届学生的“网络平台、完整经典、专题阅读、读写一体”四大特征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他倡导的专题阅读活动,阅读范围广阔,从古代的《诗经》、《楚辞》到现代的鲁迅、萧红,再到当代的北岛、顾城,从莎士比亚到加缪……每一个专题学习学生的阅读量都在10万字以上。两年下来,每一位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每一次专题学习之后学生上交的习作,少则2000多字,多则6000字,两年下来,每一位学生写作量平均不少于2.5万字,一些学生一次专题习作就多达3万字。
吴泓倡导的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特色鲜明。他突破了一学期一本语文“教科书”的藩篱,精选并整合大量的与专题学习相关、观点不同、见解各异的阅读材料,组合成专题学习课程资源。重点培育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见解独到的能力和品质。
2007年8月,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精神和言语共生(Ⅱ)——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一书。
二、读书故事
2000年,我来到了深圳新安中学。这所学校地处特区二线关外,是一所区直属的二类学校。既是关外,就是农村或者说城乡结合部;既是二类学校,生源状况当然就不会很好。
当时校长要求我:“特级教师教出的成绩就应该有特级的样。”而我也带着自认为炉火纯青的课文处理“技术”,在学校刮起了阵阵旋风。学生写道:“老师的讲课犹如表演,问题设置精妙,语言幽默更是令人佩服之至……典型的‘文学知识融于实践生活’的合成级人物——酷毙了!”省一级学校评估组组长、督学孙寿年先生听完我的课后总结说:“学校有很好的老师,特级教师就有4位,吴泓老师现在才38岁,年轻的专家啊!在省内也是极少的。”
然而,一年下来,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50%的学生书写零乱,20%的学生字迹难辨,85%的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写作内容肤浅苍白、空洞无物。可以说是要说不能说,要写写不好。不仅我所在的学校如此,我曾多次参与过市、区高中语文统考改卷工作,看到学生的答卷都很不理想,特别是阅读理解不得要领,作文表达东拼西凑,逻辑混乱。而这种情况在我们这类学校以至三四类学校可谓比比皆是。改卷老师告诉我:“往上的一类学校也绝不少见。”这样残酷的现实让我不得不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老师讲得这么精彩,怎么就换不来学生的精彩?哪里出问题了?
我和我的学生做的第一个专题是“读蒋廷黼《中国近代史》”。这本书篇幅很短,只有5万多字,可蒋先生却写得大气磅礴又深入浅出,刚好可以和历史教科书对应学习。没想到,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学生完全沉浸在一种自主自愿、自由愉悦、充满着思维挑战和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之中。更让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的学生在阅读、思考和表达上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而这样在课堂上“读一本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我和我的学生以前从未经历过的。
这期间,学生不仅没有做那些为应试而编写的练习题,就是连正式的语文课本也暂时地搁置一旁。一个月下来,当一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专题学习习作集《家园》送到我和学生手中时,那种惊喜、激动、成就感和自豪感无以言表。这些在此之前只是会写“我的同桌”、“我的老师”、“我的父亲和母亲”、“我们班上的一件有趣(或有意义)的事”的孩子,怎么一夜之间竟天壤之别了呢?学生说:“原先的语文学习,我们是上课听讲,下课做题,而现在的语文学习,我们是自主阅读,自己提问,自我思考,自由表达。没想到我们居然还有思想!”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原来,我一直在做着“上课老师不停地讲,下课学生不停地做题”的这种蠢事。由此,我也开始思考“学生的思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语文应该走怎样的路”这样一些问题。
2001年,我毅然迈出了我的教学生涯的新一步——“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2003年,又完善了“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而这一“迈”就是10年。
我们专题学习课程的第一组是有关中国古代文史的9个专题:《诗经》、《楚辞》、《世说新语》、陶潜诗文、李白与杜甫的诗、韩愈诗文、苏轼诗文、王安石诗文以及小说《红楼梦》。第二组是有关中国近现代文史的9个专题:蒋廷黼的《中国近代史》、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曹禺的《雷雨》、穆旦作品,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小说、萧红的《呼兰河传》、钱钟书的《围城》以及中国当代诗歌。第三组是有关外国文学的10个专题: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海明威、马尔克斯、卡夫卡、伍尔芙、贝克特、加缪与里尔克的作品。
10年间,我总共带过4届学生,除第一届做了4个专题学习外,后3届做这样的专题学习平均都在12个以上,这当中还不包括学生自选学习的专题,也不包括学生为准备自行组织的辩论会、朗诵会、课本剧表演所进行的阅读与写作。每一个专题学习学生阅读的文字都在10万字以上,两年下来,每一位学生阅读不少于150万字。每一次专题学习之后学生上交的习作,少则两千多字,多则五六千字,4届学生习作总字数超过500万字。学生阅读量、写作量的增加固然十分可观,他们整体语文素质的提升更令人刮目相看。
三、推荐书目
《思与诗的对话——海德格尔诗学引论》余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
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解说海德格尔诗学的专著,它一方面深入阐释了海德格尔晚期对存在、生存、真理、语言、思想、归家等基本问题的诗性沉思;另一方面着重展现了海德格尔如何深刻批判传统美学和重建非美学的诗学,以及他对“诗化为何是本真生存的本质”等问题奇特而精彩的追问。
1、《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德]威廉·冯·洪堡特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11月出版
该书从马来诸语言、美洲印第安语言、欧洲古典及近现代语言、巴斯克语、梵语等,一直谈到蒙古语、满语、汉语、缅甸语,探讨语言的创造性特征、语言活动中个人与民族的关系、语言表达思维对象的方法等,对其后的语言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第一部阐述普通语言学的巨作。
2、《学会教学(第6版)》 [美]理查德·I·阿兰兹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该书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和学生在多元化课堂上的学习;第二、三、四部分主要是围绕“教师职责”这一概念组织起来的,分别为教学的领导、教学的互动、教学的组织。该书力求展示教学的复杂性,帮助教师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其日复一日的常规工作散发出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