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祥:儿童与图书美好相遇
发布日期:2018-09-27 10:56

彭志祥:2011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转自网址:>
时间:2011年12月29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江苏省常州市怀德苑小学校长,努力推行学生“不带书包回家”、周末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教改举措,目的在于保证学生回家后有充足时间读课外书。
一、获奖理由
  彭志祥9年辗转6所学校,他每到一所学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盘点学校图书目录,亲自为孩子们开书单和选购图书。他创建了自己的“儿童阅读工作室”,同时要求学校的每位教师轮流做图书管理员。他认为,图书馆本应成为教学建设的一部分。目前国内中小学图书馆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藏书旧、更新慢、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等问题很普遍,图书馆的使用和日常教学往往是割裂的。尽管图书馆配有专职管理员,但他要求教师轮流做图书馆兼职管理员,这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了解馆藏图书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将教学与阅读结合起来。
  为了让儿童的阅读像呼吸一般自然,他着力营造阅读文化氛围。为此他主动承办了第六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组织几百位家长走进论坛的现场。他大力推动儿童阅读“五个一”工程(校园一个阅读日、班级一个阅读圈、教师一个读书袋、学生一个读书册、家长一个读书台),让阅读成为教师、孩子和家长的重要生活内容。
  在怀德苑小学,儿童阅读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所有学科的教师都肩负起和儿童共读的使命。该校数学老师编写了“亲近数学”丛书,让儿童与数学美好相遇,打开了儿童阅读的另一扇窗。英语阅读、科学阅读、儿童哲学阅读也已经跨出了第一步,具有本校特色的儿童阅读课程体系初步建成。
二、读书故事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的丘陵山区度过的,潺潺的小溪、金黄的菜花田、茂密的松林是我的乐园,一把弹弓、一副鱼竿、一条小狗伴随着我的童年,儿童的天性在无忧无虑的乡村生活中得到呵护。然而,我在游戏中长大的同时却是阅读生活的缺失,5年的小学生活,除了教科书只读过几本《少年文艺》杂志,最早的文学启蒙依靠的是电台中的“小喇叭广播”和“评书”节目。童年的缺憾还只是开始,为了改变人生轨迹,初中3年我一头扎入题海,再次远离了阅读生活。
  也许因为错过了阅读的黄金时节,步入中等师范学校后,我积压太久的阅读渴望喷薄而出:少得可怜的生活费多半用于买书,课余时间书不离手,上课时“不务正业”,以“窃读”为乐。
  伴随着儿子的慢慢长大,原先肚子里那些老得掉渣的故事早被掏空,儿子早已不满意那些不断重复的故事。我知道故事对于儿童的意义,可是我的童年只有游玩没有故事,师范求学期间又缺失儿童文学课程,于是不断地给孩子编3只小动物的故事。时间久了儿子似乎找到了古典童话中“后来居上”的规律,每当第二只小动物说完,儿子就抢过话头编下去。黔驴技穷之际,彭懿和徐冬梅老师给了我方向,于是抱着儿子一起阅读图画书,儿子赏我一个称号——故事爸爸。从此,故事爸爸和故事儿子一起读着《獾的礼物》、《哈利·波特》等经典故事成长。
  参加工作后阅读生活开始变异,教育书刊成为阅读的主要内容,为教书而阅读,为论文写作而阅读,阅读生活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泥潭。大考前夕,从那些拖欠作业的家伙书包里搜出《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收缴之后一顿痛骂,不经意地浏览却爱不释手。在故事中我找到了儿时的记忆,找到了孩子们的影子,明白了和孩子们冲突的原因。此后,和孩子们共读成长小说便成为美好的时光,在共读的日子里师生越来越像朋友,越来越像伙伴。
  每次升旗礼发言,每一次毕业典礼,每一次重大学生集会,我不会讲大道理,而是送给孩子们一个个故事。我想通过故事来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故事成为孩子的美好记忆,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对刚入学的孩子,我会给他们讲《母鸡萝丝去散步》;对即将毕业的孩子,我会和他们一起分享《石头汤》;对于懦弱的孩子,我会在学校的小花园给他们讲《逆风的蝶》;对于缺乏孝心的孩子,我会在草坪上给他讲《爱心树》。每周教师集会,我不会居高临下,不会空洞说教,而是与老师们分享充满哲理的故事,让他们自己感悟其中的寓意。在学校里师生们都叫我“故事校长”,我欣然接受。
  我将童年的缺憾深埋在心底,演化成推动儿童阅读的内在力量。无论在哪所学校,始终坚持亲自给孩子们开书单,每年的经费预算首先要保证图书经费。每天早晨和傍晚站在校门口迎送孩子,问的最多的是“最近在读什么书?”我没有固定的任教班级,但学校的绝大部分班级都去上过儿童阅读课。为了保证孩子们的阅读时间,提倡不带书包回家,周末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生态,我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回了毕业考试命题权,避免过度应试教育对儿童阅读产生负面作用。在怀德苑小学,儿童阅读指导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开始肩负起这项使命,英语阅读、科学阅读都在积极推动。除了教师,家长也成为推动阅读的重要力量,仅2011年就有近100位家长走进课堂给孩子们上读书课。在怀德苑小学,同学生日不送蛋糕而是送一本书,教师交流时常常会问最近读了哪些好书,孩子们纷纷邀请我去讲故事,家长的QQ群中交流最多的是最近给孩子读什么书,祖孙三代会共同诵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没有谁规定非要这样做,是阅读文化的力量使然。
三、推荐书目
  《绿山墙的安妮》  [加拿大]露西·莫德·蒙哥马利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这是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甜蜜小说,它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在朋友和老师的关爱中没被生活的困难所挫败的感人故事。该书是一本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马克·吐温高度评价这部小说,称“安妮是继不朽的艾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该书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系列之一。
2、《活了100万次的猫》  [日]佐野洋子著,接力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这是一本在日本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也是一部有关生命意义的伟大寓言。它先是国王的一只猫,然后又分别是水手、魔术师、小偷、孤老太婆和小女孩的猫,但它却活得浑浑噩噩,讨厌每一个养它的人,也不怕死。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谁都不属于、只属于自己的野猫,于是,在孤独与不安之中,它爱上了一只美丽沉默的白猫。这是它从没有过的感情,这让它有了爱与被爱的体验,它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了。
3、《噢,美丽的巴拿马》  [波兰]雅诺什著,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这是一个幽默、哲学和诗意完美结合的图画故事书。小熊和小老虎在家乡快乐地生活着,但是有一天他们决定去寻找巴拿马,他们想,巴拿马才是真正美丽的。小熊扛着钓鱼竿,小老虎拉着小老虎车,一路寻找巴拿马。最后,一只乌鸦指给他们看,巴拿马在那儿!这时我们才明白,原来巴拿马就是他们的家乡。雅诺什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大师,他的作品虽然表面上轻松幽默,但在文字和图画背后透着深邃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