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经典:“三大书单”见证古今中外
发布日期:2018-10-31 09:12

时间:2012年2月7日 
来源:北京晨报 
 
  一份好的必读书单,曾经是无数读书人、学子所渴求的至宝。在今天,各种各样的名人书目依然繁多,却少了一点儿普遍的认可度。
  著名学者乔新生说:“其实在今天,开推荐书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让人们自由地选择读书,要比推荐书目,乃至于强制读书的书目更加适合,因为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比知识更加重要,而推荐书目,却并不能培养人们的思想。真正不变的,应该是读书的观念和标准。”
1、是骗子还是冒充导师
  当今社会,是一个不存在必读书目的社会,甚至连普遍认可的推荐书目也极少的时代。
  乔新生说:“其实这是对的。在今天,仍旧给读者开必读书目的,不是骗子,就是冒充导师。以前也经常有媒体请我给读者开书目,我总是说我读的书,未必适合别人。阅读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现在已经不是推荐读书的时代了,读者独立的判断和选择更加重要。所以,应该让人们博览群书,而不是读别人选择的书。博览群书固然有可能读到坏书,但却更能培养人的鉴赏、鉴别能力,知道什么样的书好,什么样的书坏。而这种能力,显然不是读推荐书目或者必读书目能够培养出来的。”
2、不变的读书观念
  时代在变,书籍越来越多,要在书海中寻到自己适合而又喜欢的书,并不容易,这或许也是人们希望有一个指导书目的原因。乔新生说:“指导性的书目其实并不存在,也不应该是现代社会中应该有的东西。不过读书的经验总有可借鉴的。就我个人的经验,选择书应该有三个标准:时间沉淀,公认的经典,生活必需的原本典籍。”
  三个标准各有道理,乔新生说:“经过时间沉淀的书籍,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而了解人类的历史,了解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如何更好地做一个人弥足珍贵。其二,公认的经典,其实也是很多人的评判标准综合的结果,一个人不仅应该有自己的标准,也应该学会看别人的标准,而一本书能够获得多数人的认可,必然有可取之处。其三,原本的典籍,其实也是公民的常识,比如有一次我推荐学生看《宪法》,学生质疑《宪法》也是书吗?我想,如果连《宪法》都不了解,还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吗?”
3、书中没有黄金屋
  在茫茫书海中,闪光的金子并不多,更多的是经不起大浪淘洗的沙砾。一时的流行,也未必真正值得追寻。
  乔新生说:“现在大众读物非常多,养生、保健、励志等,有需求就有供给,这是市场的规律。但是重要的是,心中要有一杆秤,一根弦,不要盲目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各种排行榜也算是一种书目,但是这种书目需要认真思考。特别是今天功利主义泛滥,描述成功的书籍数不胜数,我个人并不排斥这些书,但特别要提醒的是,读这些书的时候心里要明白,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成功之路,不要试图通过读书来获得某些成功的秘籍。”
4、把知识变成智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千年前的智慧,在今天依旧有用,或者说,尤其有用。乔新生说:“孔夫子的这两句话,是今天的人们特别需要的。当今社会是一个行动的社会,人们思考得太少。我们并不缺少知识,却没有智慧。我们少一个把知识转变成智慧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思考。所以,培养思考能力,比读多少书更重要。”
5、“三大书单”见证古今中外
  古今中外,都有一些经典的书单流传广泛,这些书单或出自名人之手,或出自权威机构,或流行一时,或历久弥新,读书单中的书,固然是一种意味,读书单本身,也不无趣味。
  以下三份同样写给学生的书单,一份是百年前胡适开列的,一份是前几年中国媒体热炒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另外一份则是最近因为方韩论战带火的杭外中学生寒假书单。
(1)胡适书单
  新文化时代,或者是因为要为民开智的原因,许多大师热衷于开书目, 胡适、梁启超、甚至提倡不要看中国书的鲁迅,也曾经开过中国文学书目。
胡适一生,开列书单无数,流传最广的无疑是他给清华大学学生开列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本是应清华学生之情所开,收入图书190多种,后来很多学生认为太难,也太多,遂精简成为《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仍有三十多种。这张书单分为三部,工具部、思想史部、文学史部。
  胡适开列的《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部分)
  1.《书目答问》/张之洞
  2.《老子》/老子
  3.《墨子闲诂》/孙诒让
  4.《缀白裘》/玩花主人
  5.《西游记》/吴承恩
  6.《淮南鸿烈集解》/刘安
  7.《中国人名大辞典》
  8.《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
  9.《四书》
  10.《韩非子》/韩非
  11.《周礼》
  12.《宋元学案》/黄宗羲
  13.《乐府诗集》/郭茂倩
  14.《论衡》/王充
  15.《法华经》/鸠摩罗什译
  16.《坛经》/惠能
  17.《明儒学案》/黄宗羲
  18.《朱子年谱》/王懋
  19.《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20.《红楼梦》/曹雪芹
(2)美国书单
  这张只有21部书的书单非常简单,基本上只有文学和哲学两个方面。书单中,文学著作占大部分,其余的都可以归在哲学之中,比如《独立宣言》、《共产党宣言》,作为现代社会两种最基础的理论来源,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言。可以说,简单而重要,正是这份书单的特点。从这份书单中,也能看出美国中学教育的一点初衷,倘若一个学生真的读完了这21本书,那么也可以说他已经了解了人类社会古往今来最重要的智慧和经验。
  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
  1.《伊利亚特》/荷马
  2.《奥德赛》/荷马
  3.《埃涅阿斯纪》/维吉尔
  4.《坎特伯雷故事集》/乔叟
  5.《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6.《麦克白》/莎士比亚
  7.《失乐园》/弥尔顿
  8.《傲慢与偏见》/奥斯汀
  9.《红字》/霍桑
  10.《草叶集》/惠特曼
  11.《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12.《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
  13.《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14.《愤怒的葡萄》/斯坦贝克
  15.《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16.《理想国》/柏拉图
  17.《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18.《圣经》
  19.《独立宣言》/托马斯·杰斐逊
  20.《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
  2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
(摘自石翔《美国中学生必读书导读本》)
(3)杭外书单
  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这份寒假书目,分为九个部分,生命哲学、风骚传统、自由精神、乌托邦与反乌托邦、艺术美学、文史精华、宗教伦理、政治经济,一共100多部书,古今中外,人间万象,无所不包,不论是感性的情感小说,还是深邃的哲学典籍,都在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这份书单中,有一个特别的分类: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特别是反乌托邦,恐怕是很多学生从没有接触过、但又确确实实是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概念。
  此外,该书单中列入了许多当代作家的作品,不论是陈平原、南怀瑾等学者型的作者,还是安意如等明星式的时尚写作,都成为推荐的目标。
  杭州外国语学校寒假书单(部分)
  1.《午夜之门》/北岛
  2.《目送》/龙应台
  3.《北大精神及其他》/陈平原
  4.《病隙碎笔》/史铁生
  5.《随想录》/巴金
  6.《蒲桥集》/汪曾祺
  7.《爱默生散文选》/爱默生
  8.《道德经》/老子
  9.《理想国》/柏拉图
  10.《美丽新世界》/赫胥黎
  11.《1984》/乔治·奥威尔
  12.《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13.《庄子》/庄子
  14.《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叔本华
  15.《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16.《史记》/司马迁
  17.《摇晃的中国》/张鸣
  18.《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19.《文明与缺憾》/弗洛伊德
  20.《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