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10-31 09:19
“每天与书为伍,知道书的历史、书怎么做出来的吗?”老师一句话引发林长庆的兴趣,走访海内外图书馆搜集数据、研究装订技法、开发制书工具,13年投入许多金钱、心血也不后悔,他形容自己“无可救药的另类爱书人。”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讲师林长庆25日起至6月30日,在该校艺术中心展出“林长庆装帧书特展”,呈现他10多年来研究纸书演进成果。
55岁林长庆指出,中国传统纸书主要是汉朝蔡伦发明纸张后展开,后来为了抄写成书堆栈方便,在书的两端做了竹简成为“滚动条”,但看书要卷来卷去不方便,也容易破损;到了唐朝,研究正面折、反面折,再加上封壳,成了“经折装”。
由于“经折装”书的折边易损坏,宋朝时研究面对面对折,再以浆糊黏著书背,成了“蝴蝶装”书,但翻阅不便,书背易脱落、折痕易破损。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改为背对背对折,在空白处的书脑以缝线处理,成了“线装书”,至今“线装书”仍是象征中国传统纸书的代表。
西洋纸书的演进,主要先是滚动条,公元后进化到以很多张折迭,再缝缀成册页形式的书。
2000年林长庆念云林科大视觉传达研究所时,老师曾启雄问大家“你们天天看书,但什么是书?书是什么?”一语惊醒梦中人,他踏遍海内外图书馆搜集数据;相关资料只在文献上看得到,他只好开发制书工具制书。
走访海内外图书馆搜集数据、飞机票,到买书、开发制书工具、购买材质,林长庆投入许多金钱及心血,他说已难以估计,非常感谢担任小学老师的妻子全力支持,10多年来才能心无旁骛投入研究工作。
林长庆认为,有手感的书总有消失的一天,发展书的相关文创商品,才是纸书延伸下去的路。
时间:2013年2月26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