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12月18日
来源:新京报
这两年,领导人自己的书和领导人推荐过的书,一直是个很热的话题。话题有多热,其影响面有多大,看看榜单就知道了。从《沉思录》到《国富论》,从《旧制度与大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些被领导人推荐过的书,长期停留在榜单上并一再加印,由此可见一斑。
最近,关于王岐山推荐的书,再次见诸报端与多家网站。上一次,他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后,立即令这一小众的学术著作变身畅销书。这一次,话题再次被热炒,又会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呢?书评君综合各媒体信息,总结了近年以来王岐山推荐过的三本书和一部美剧。
《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 [法] 托克维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
译者: 冯棠 / 桂裕芳 / 张芝联
出版年: 2012-8
最早被热炒王岐山推荐的书是《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一“传言”也带动了该书的热销。无论是学界还是民间,都掀起了一股重读法国历史的风气。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托克维尔晚期作品,他试图阐明,是什么造就了一场突然、彻底,又充满矛盾的革命,为何人们喊着崭新的口号,一番腥风血雨之后,却只是利用旧政府的专制大厦建起了另一座新的专制大厦。他曾言此书仅到达革命的大堂门口,另有下部待著成,届时他将从研究原因转向研究革命本身,并评判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可惜天寿不永,书未完成。
也正是因缺下半部,对《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理解分析是开放的。托克维尔止于如下感慨:历史是一座充满着复制品的画廊,却缺乏原作。一旦以资治通鉴之心阅读此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社会经验与逻辑,推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有人看出革命之后的废墟承载不了社会希望,有人试图测量改革与革命之间的距离,有人在此书中寻求平稳的民主改革之道,如此等等。
《大清相国》
作者: 王跃文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2-7
最近,一篇关于王岐山的报道引发外界关注,其中提到,王岐山曾在2007年向下属推荐阅读《大清相国》。如今,这本以清代名臣陈廷敬为主角的著作在一些网购平台上已然售罄断货。
《大清相国》写的是陈廷敬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中在官场上所作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本书作者王跃文这样评价陈廷敬。
王跃文表示,他也知道书中陈廷敬的形象已经影响到不少公职人员。“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在王跃文看来,历史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康熙初年,金融秩序很混乱,康熙任命陈廷敬"督理钱法",用今天的话就是整顿金融秩序、理顺货币关系。再比如,后人所称的"康乾盛世",在康熙中叶后,国家逐渐富裕起来,社会的奢靡之风开始盛行,陈廷敬就提出整顿礼仪制度的建议,得到皇帝赞誉。”
《公正》
作者: [美] 迈克尔·桑德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该如何做是好
译者: 朱慧玲
出版年: 2011-1
任志强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公正》是王岐山正在看的书,“现在高层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两难的问题,他现在读这本书的意思,就是要在两难之间找一个选择点”。
《公正》的作者是著名政治学家、作家迈克尔·桑德尔,现任教于哈佛大学。桑德尔30多年来一直在哈佛大学讲授一门名为“公正”的课程,这是哈佛历史上累计听课学生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是哈佛有史以来单学段参与人数最多的课程。
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潮、我们的正义观,正陷入尴尬的两难选择当中。我们甚至怀疑法律是否是公正的,因为法律无法回避个人的道德判断,无法做到中立性。桑德尔试图寻找的,正是我们期待的有关公正的第三条路径:培养我们每个人的德性,做出有道德的选择。
《纸牌屋》
导演: 大卫·芬奇 / 詹姆斯·弗雷 / 卡尔·弗兰克林 / 乔·舒马赫 / 艾伦·考特勒 /查尔斯·麦克道格尔
编剧: 鲍尔·威利蒙 / 迈克尔·多布斯
主演: 凯文·史派西 / 罗宾·怀特 / 凯特·玛拉 / 迈克尔·凯利/ 克里斯汀·康奈利等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13-02-01
王岐山曾向纪检干部们提到今年的一部美国政治剧《纸牌屋》。本片根据Michael Dobbs的同名政治小说改编,描述众议院和华盛顿的权力角逐。片中,经过数轮激烈角逐,新一届美国总统加勒特·沃克诞生,自称水管工的众议院多数党党鞭弗兰西斯·安德伍德在其背后功不可没。然而高傲自大的政客弗兰西斯并未如愿当上国务卿,他为此恼怒不已,发誓要将背叛了自己的沃克拉下宝座。“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在弗兰西斯身上得到最佳体现。
消息称,王岐山在提及这部美剧时,非常重视剧中“党鞭”这一政治角色。“党鞭”(Whip)一词源于英国,指议会内的代表其政党的领袖人物,负责督导同党议员,并维持议会党团纪律,多为党内权威人士。政党的“党鞭”可能是一人,也可能是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