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深圳大学国学教育论坛开幕,正在深圳参加第十届新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著名学者杜维明、朱建民、陈来、郭齐勇等出席论坛,并担任主讲嘉宾。活动现场,深圳大学国学精英班的师生分别演奏了古筝曲《虞美人》和《平沙落雁》,天籁般的余韵将现场300多听众带入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氛之中。
论坛由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所长景海峰主持,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教授致辞。李凤亮介绍,深圳大学作为一所文理并重的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很早就开始了对国学的研究,1984年深圳大学创办之初即成立国学研究所,由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汤一介教授担任所长,深圳大学刚刚也得到国家文化部的批复,第三个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深大成立,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重点介绍了国学在上个世纪前30年的发展研究状况。陈来说,对国学的概念界定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章太炎那里,国学就是“中国固有之学问”,在吴宓那里,就是“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后来国学的外延更加泛化,成为中国文化全部的代表,接近于中国传统文化;此后胡适提出来将国学作为一种研究体系,“国故”即民族的历史和民族的学问,“国故学”即研究国故的学问,简称“国学”。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介绍了武汉大学国学实验班的经验,对国学研究和国学教育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国学不仅是知识系统,更是价值系统,在国学的熏陶下,学会如何做人、培养心性、陶冶情操;国学教育这种注重德性的养成,与一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培养是不一样的。
台湾华梵大学校长朱建民教授指出,台湾没有“国学热”,是因为台湾的国学教育是打散融入到中小学的文、史、哲教育中的,台湾注重引导小孩读四书五经,基础教育中有很多古文的篇章,有专门的《中国文化基本教程》讲授四书。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介绍了自己追寻儒学的经历后,提出了三大观念:“文化中国”的观念、“儒教文化圈”的观念、儒家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他指出,儒学应该依托世界文化的总体,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儒学如果要发展,要对西方的神学、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等层面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借鉴。“我们的记忆短了,但文化能延长记忆,国学的复兴即是一种文化的自救。”每个人面对这样一笔重大的精神财富,能够自我反思、自我深化、这也是一种文化自救的途径。
来源: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201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