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沉香圈内,有一对神秘的父子藏家。当世人皆不知沉香为何物时,父亲便远赴海南岛寻香,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寻香藏香之旅,视香为命;当世人皆知沉香价贵,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藏香热潮时,儿子却静坐书斋,整理古籍文献,在父亲的指导下,潜心问学,著成沉香典籍《琼脂天香》。他们父子的故事,伴随着中国香学的复兴过程,但他们,却一直低调而神秘。
国内收藏界一直以来就有“一寸沉香一寸金”的说法。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沉香文化在中国内地断代近160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台湾人开始带着沉香原料来到大陆东南沿海一带,寻找技艺超群的雕刻工匠,这些偶然的事情开始让沉香在雕刻圈里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之后逐渐进入收藏家的视野,于是沉香文化开始在大陆复苏。随着沉香文化的复苏,沉香市场也逐渐活跃起来。
1、疯狂的木头:价格只升不降
若论藏香,则无人能比得上如今“沉香收藏界的泰斗”张晓武,这位不仅在国内,也在日本、越南、印尼等沉香产地国闻名的香界名人,藏香已有20余年。
1989年,从部队转业的张晓武做了一个影响他人生的决定——毅然辞去了国家机关的工作,只身来到海南,下海做起了生意。曾经在部队接触过木材的张晓武到了海南后,也特别关注木材。他听人说:“红木论吨卖,黄花梨论斤卖,沉香论克卖。”张晓武当即决定,要玩儿就玩最好的沉香。从此,漫长的寻香之旅开始了。
20多年中,张晓武和采香人几乎走遍了海南各地的深山老林,辗转于尖峰岭、霸王岭、五指山、黎母山,以及三亚南岛农场附近山区,艰难跋涉。他又跑到具有悠久香文化历史的黎族村寨向当地村民学习,认识不同的香料和香材。
因为当地环境恶劣,医疗条件发展落后,村寨中有村民得了病,沉香往往就成为了救命稻草。当地人将沉香蒸煮出油,让病人服下,屡见奇效,沉香的药理作用也是其为人所知的重要原因之一,黎族村寨中保留的老沉香本身就被视为极其珍贵的药材。
在这里,张晓武有幸发现了一块软丝紫奇楠,似木非木、油光覆盖、形似蜜蜡,堪称香中极品。拥有这块奇楠的主人起初不肯相让,但张晓武并不气馁,每年都不远万里前去踏访,多年之后,其诚意终于打动了黎族老乡,同意出让给他。也是这块奇楠,让日本一家百年香社的香友都顿感汗颜,而已故台湾香学家刘良佑的弟子吴清更赞其为“木中舍利”。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张晓武的收藏经历中数不胜数,张晓武的儿子张丹阳回忆:“一次父亲听一位朋友说香港的一个大户人家藏有一枚奇楠扳指儿,他前往观看,心仪不已。当即表态说,不论何时,只要对方肯开价,他就会出手。从此以后,只要有时间,路过香港时,父亲都会带礼物去这家拜访,也不再提奇楠扳指儿的事儿。过了很长时间,几经转圜,那家人终于割爱,而且知道父亲是爱香藏香的人,非常信任他,也非常感动。”
张晓武开始收藏沉香的时间正好和沉香文化在大陆复苏的时间相吻合,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开始收藏沉香的藏家,张晓武一直坚持“只收不卖”,从收藏一般的香料开始,最后只收品质最好的“奇楠香”。
张丹阳受其父影响,从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毕业后也开始收藏沉香。与父亲不同的是,张丹阳在北京开了一家沉香会馆,经营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沉香。张丹阳说,2000年期间,沉香市场处于调整期,沉香的价格比较低,但随着人们对沉香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知度越来越高,2000年之后沉香价格开始增长。
2006年至2007年期间,沉香价格的涨幅十分明显,“这个时候沉香的价格已比紫檀、黄花梨等高出许多。”张丹阳说,“价格的增长带来了更高关注度,除了文化价值,大多数人更惊异于它高出其他木料香料的价格。于是又开始关注沉香的历史。”
“在清末时,沉香的价格就已很高,但是由于中间出现了断档,沉香不被人认知,价格跌入低谷,也没有沉香市场。”张丹阳说。因为沉香价格长久以来被低估,在2008年至2011年间,沉香价格产生了爆发式的增长,即每年都有100%至200%的增长。
“举个例子,以前2万多元的沉香手串,经过这4年之后能够轻而易举突破10万元。”张丹阳说,“大量人群涌入沉香原材料产地直接买卖,结果造成了沉香产地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于是爆发了全国性沉香价格的增长。”
从2011年到现在,沉香顶级香料的价格开始保持每年30%以内的增长,市场也逐渐回归冷静,而非顶级品质的沉香涨幅很少。“因为现在人们对沉香的认知已到达一定阶段,如沉香保值、增值性很高,所以即使经历了那次大的市场爆发后,顶级香料的价格也是只升不降。”张丹阳说。
2、香结有缘人
张丹阳与沉香的不解之缘始于10多年前,还在上初中时,他记得有一天自己从寄宿学校回家过周末,突然发现家里多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木头。他这才知道,他的父亲张晓武开始把从海南收藏的沉香运回北京。
那时候张丹阳搞不懂,这种貌不惊人的木头到底有什么好,父亲要常年把他们放在车里、包里,甚至被窝里都是。直到张丹阳大学毕业的前一年,父亲跟他商量要开一个“香学会馆”,他才慢慢地接触了沉香。
没人知道刚开店的那半年张丹阳是怎么过的,还不到26岁就要独立经营一个会馆,前来买沉香的大都是五六十岁的老藏家。刚开店时为了培养客源,有时候他在店里跟客人聊到凌晨四点才回家,睡几个小时后又要回来继续开张。有时候,客人唇枪舌剑,将价格压到了赔本价,到最后他实在无力,只能无奈地告诉客人,“我不卖了,还不行吗?”
张丹阳说,那段经历对他的影响很大,“来的人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见过。”对于沉香他更是深入了解了很多,他拜访了父亲的很多藏家朋友,甚至去日本学习了“志野流”的香道。
大约1000年前,香道从中国传到日本,一开始就备受贵族和武士阶层的喜爱,与茶道一起成为他们一生的必修课。从此,香气缥缈于推崇雅文化的日本,历千年而不绝。日本香道的流派有100多个,主要分属于“御家流”“志野流”。志野流开祖是志野宗信,第四代时被现在的蜂谷家继承,属武家流派,显得简朴,注重精神修养。
因为过早受父亲收藏沉香的影响,张丹阳直接跳过了很多收藏沉香的初级阶段,他所接触的沉香,都是顶级。“家里香料多的是,就随便你削着闻。”从日本学习过志野流的香道后,张丹阳更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发明了现代“香席”。
3、沉香只分品质不分好坏
张丹阳的香学会馆取名为“闻兮悟宇”。这个极具个性化,与佛教相关联的名字其实并非取自古文,而是来自于张丹阳的创造,“‘闻兮悟宇’,即闻香开悟,是一个以鼻根开启慧根的过程。”张丹阳说。
与上一辈玩香人不同,“80后”的张丹阳更注重沉香品香的实用性。他将自己在日本学习到的志野流派的香道与中国当下国情相结合,发明了现代“香席”。张丹阳说,“‘席’这个字能够代表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大家热衷于一席酒、一席菜等,所以叫做‘香席’,会有一种朋友相聚,互论香道的气氛。”
除了香席,张丹阳发现当代中国人最热衷的是以电香炉品香,“温度可控,而且去除了香道或香席中繁缛的形式感,对于入门级的香客和试香来说比较适合。”张丹阳说,“而香席或者日本传统的香道,更适合对香有一定认识的香客。”
“因为沉香在结香的过程中各有不同,所以不同种类的沉香味道都不同。即使是同一款奇楠香,由于结香过程中真菌种类的不同或多少,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同。所以,每款香的味道都是独一无二的。”张丹阳说。
因为结香条件各不相同,所以结出来的香品质亦有不同,沉香品质高低以是否沉水来划分,沉水香品质最佳;若以产地划分,则是海南奇楠香的品质最受东亚人喜爱。“无论什么样的香,它的结香过程都是一个痛苦的病变过程,但却凄惨而美丽,与‘蚌病成珠’‘凤凰涅槃’如出一辙,也就是所谓的‘树伤结香’。”所以在张丹阳看来,“香不分好坏,每款香都应该受爱香人尊重。”
4、收藏全世界的沉香
当今中国的沉香圈里,大都是五六十岁的爱香人,“80后”的年轻人少之又少,这让张丹阳就显得有些特别。
与他的父亲张晓武只收不卖、专注奇楠香等顶级沉香不一样,张丹阳除了收藏顶级沉香,每年也在大量地经营沉香。他不仅收藏中国沉香,在全世界沉香的各个产区,张丹阳都有自己固定的供货商。收藏沉香种类多样,与世界各国的爱香人的大量接触,加之国外留学的见多识广,让张丹阳的视野更加开放,对沉香认识也更加客观。
与老一辈沉香收藏家过多赋予沉香神秘色彩不同,张丹阳则以科学的态度解读沉香。他举例说:“拿日本的制刀工艺来说,日本的武士刀,老一辈人制刀时都说,你要融入自己的精神,你需要跟刀去交流,这样浸入自己心血铸出的刀,其坚硬度和延展度都是最好的。但年轻人不是这么做的,他们会分析制刀的温度、力度以及相关的工艺,最后达到完美的效果。对于沉香的解读,年轻人跟老一辈人的区别也是如此。”
“我不会把香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觉得是一个天外来物,跟天珠相媲美,加入很多神话色彩。其实沉香没有那么玄妙,它在古代也是寺庙和皇家用的东西,香在历史上的高度被现代人抬高了很多。”张丹阳说,“香不是一个神物,并不是用完了人就能超脱。香是一种辅助,能够让人的身体更好,让人的心灵能够更宁静。”
在张丹阳看来,沉香很难以产区来判别好坏,只是更适合于什么人群。“像海南和越南香可能更适合东亚人,而东南亚香则更适合当地人群。”
在父亲的指导下,张丹阳进行了《琼脂天香》的写作,这让他更清楚的认识了传统的香学史,也让他以既传统又当代的眼光看待沉香,看待香学研究。这本书中引述了国内最新的沉香研究成果,使这一典籍不仅具有美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互动,更兼具现代科学的理论支撑。
“这本书采用了大量香界前辈收藏的沉香、崖香(即海南沉香)的传世珍品照片,几乎都是在北京故宫拍摄的,也列举了一些化学成分的图表,甚至是显微镜下的切片,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沉香的药理和成分。这都是父亲和前辈们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张丹阳说,“中国香学的未来掌握在年轻人手里,与其将他们拒之门外,不如尽早培养他们,提携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以年轻人的眼光更清楚地看待沉香和香文化的未来。这样,曾经中断的香学史,也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真正地复兴,并且传播下去。”
刚从加拿大回国时,张丹阳说自己也很浮躁,但最近几年,他的心境变得越来越平和,也会通过以前从未注意的细节开启一些感悟,张丹阳说这和自己近些年年龄增长有关,当然,也和他的“闻兮悟宇”有关。
时间:2014-10-18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