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12月08日
来源:京华时报
高晓松宣布担任民间公益图书馆“杂书馆”馆长后,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12月3日,京华时报记者实地探访时发现不少珍贵藏书,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出版的五卷本《毛泽东选集》,1938年出版的首套《鲁迅全集》,近一万四千种的晚晴民国期刊。另外,民族民俗古籍馆的十余万册弹词、鼓曲、唱本等尤为难得,怪不得高晓松要请郭德纲来挖掘宝藏了。
1、周末预约人数增至500人
这家名叫“杂书馆”的民间公益图书馆位于北京崔各庄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距离地铁15号线马泉营站约1.5公里。如果追溯其前身,可以查看去年11月底,藏书家韦力曾在其微信公众号平台芷兰斋中发布的文章《筹建中的孔夫子国学资源馆》,面对如此多的藏书,见多识广的韦力也感叹“就数量而言,这个馆所的藏书数量要比芷兰斋大许多。”
如今,已经装饰一新的“杂书馆”分为新书馆和国学馆,总计藏书百万册,拥有20多万册藏书的新书馆已面向读者预约开放。本周四,京华时报记者到访时,已有几位预约读者在新书馆内安静读书,高大宽敞的书架、简洁的桌椅,也使得整个阅读氛。据工作人员赵先生介绍,这20多万册虽然是新书,但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同一本著作有多个经典版本供读者选择。
赵先生表示,上周末是首次正式开放预约,大概每天来两三百人,平常工作日的预约读者大概有五六十位,而到本周末,每天的预约人数已经增至500人。他说:“我们还在尝试阶段,其实我们想细水长流,特别是藏有大量珍贵古籍的国学馆,希望一些知识分子和真正喜欢书的朋友能够物有所用,当然也欢迎普通朋友。”周末预约而来的读者中,也有不少人只是来转转,拍个照留念就走的。
2、坐拥10余万册民俗古籍
国学馆距离新书馆有几十米距离,这里也正是高晓松此前在微博上重点介绍的部分,拥有“八十多万种明清民国书刊文献档案”。由于所藏图书价值昂贵,同时考虑旧书保护的问题,这里并未向读者开放,更像是一个古籍书仓库,但是读者可以查询目录进行预约借阅。
国学馆内共有七个分馆,包括晚清民国期刊馆、民国图书文献馆、西文汉学馆、特藏新书馆、线状古籍馆、民族民俗古籍馆、名人信札手稿档案馆。其中,“晚清民国期刊馆”和“民国图书文献馆”的图书目录已经整理完成,可以面向读者预约。工作人员李恩雪说:“晚清民国期刊馆拥有近一万四千种期刊,单是创刊号就九千多种,在全国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记者在馆内看到了《现代戏剧》《现代小说》《戏剧月刊》等杂志的创刊号,颇具史料研究价值。
高晓松解释“杂书馆”的命名时曾说:“因为我们收藏了最多的民间宝卷、鼓书、杂字、民国教材等杂书杂志,故取此名。”其实,还在整理中的“民族民俗古籍馆”正是杂书馆的一大特色,该分馆内收录了十余万册弹词、鼓曲、唱本等民俗读物,怪不得高晓松要叫郭德纲来挖掘宝藏了。杂书馆的业务副馆长和先生正是高晓松口中的大藏家之一,他接受采访时说,这类民俗读物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受重视,在官方图书馆中很少见,大多散落在民间,“它们其实很有价值,反映了某个历史阶段,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和先生表示,“民族民俗古籍馆”整理工作十分繁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正式开放预计要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另外,他自己特别喜欢的是“名人信札手稿档案馆”,这部分同样在整理中,“这里面有一批文化大师、科学家的书信来往,比如通过穆旦先生的一些书信就能了解他当初是怎么回国的,以及之后的一些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