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私人盘点:2015年度十二文化小事
发布日期:2019-01-07 10:25

时间:2015年12月28日

转自:朱大可的博客

 

1、红包春节,金钱中国

    微信红包成为年夜饭的主菜单,抢了日渐式微的春晚的风头。微信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而18日晚8点19日凌晨1点,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为110亿次。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到了8月20日的七夕,全天的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除夕峰值,达到14.27亿次。红包交际模式,成为微信祝福模式的升级版,脆弱地维系着“金钱中国”的人情网络。

2、柴静独战工业雾霾,价值分化撕裂中国

    前央视主持人柴静的电视杰作——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于2月28日首发,全片103分钟,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运用当众演讲、现场演示、视频展示和网络传播等工具,剖析给中国带来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回答下列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视频推出当天,就在优酷获得600万次播放量,24小时全网播放量近亿,引发民众的强烈共鸣。但亦有毛粉人士指责该片旨在妖魔化本土国企。在这场争议中,价值观被彻底撕裂,无法达成基本共识。不久,该片即在主流和社交媒体上被强力删除。但势头强大的雾霾,仍在不断袭击中国,并催生各种犬儒式的调侃段子。一种愤懑而无力的“雾霾文化”正在生长,而它能否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倒逼政府的体制改革,仍然是个难以索解的疑问。

3、诗人重新走俏文坛,诗界再现喧闹景象

    中国内地纷纷举办诗歌节和诗歌研讨活动,诗人群体走俏文坛,成为媒体关注的文化题材。继诗人廖一武于2012年获德国书业和平奖之后,诗人北岛获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金花环奖(3月),诗人俞心樵获意大利最高权力机构颁发的liberate国际文学奖(12月)。曾患脑瘫疾病的湖北农妇余秀华,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句而一夜爆红,不久当上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世纪末走红的“格言诗人”汪国真,4月26日因病去世,网上为此涌现两种对立观点。拥护者称汪诗影响一个时代,在九十年代精神匮乏之际,它让青年人获得必要的文化营养;批评者则认为,汪诗是名人格言的肤浅改写,一种分段式的语言麻醉剂,用来代替对真理和严酷现实的追问,而大众对此类“鸡汤诗”的热捧,折射出文化萧条的可悲现实。

4、柳忠秧起诉方方,鲁奖深陷多发性声誉危机

    “鲁迅文学奖”近年来制造了名誉危机的多项记录,这个中国作协以“鲁迅”之名打造的文学奖项,被批评者称为是“对鲁迅精神的最大背叛”。2014年鲁迅文学奖评审中,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在微博上不点名批评柳忠秧“四处活动,搞定评委”,柳认为此言涉嫌造谣诽谤,损毁其名誉,将其告上法庭。本年度11月4日,广州越秀区法院开庭,判决方方删除侵害柳忠秧名誉权的微博及评论和转发文字,在新浪微博上刊登道歉声明,并向柳忠秧支付精神抚慰金2000元。方方对此表示,“就是抓我坐牢都不道歉”,而后再次发表微博长文《我为什么坚持要批评柳忠秧》,继续批评柳忠秧“到处活动”,“把所有评委搞定”。该官司虽以柳忠秧获胜告一段落,但鲁迅文学奖的公众形象,至此已跌入难以挽回的低谷。与此同时,由吴怀尧创办的“作家榜”方兴未艾,以独立的价值观,转而成为不可忽视的民间声音。

5、毕福剑视频,一场饭桌上的政治风波

    在4月6日传播开来的一段视频中,毕福剑表演文革牌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段,对开国领导人进行调侃,激起“毛左”的强烈愤怒。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随即发布声明称将严肃处理,毕福剑本人随后亦发布道歉微博。《星光大道》启用朱军和尼格买提以替换老毕。这件事的争论焦点,除了是否可以私下调侃已故政治领导人之外,还在于能否用偷拍和私自上传的方式,挑战公民在饭桌式私人空间里的言论隐私。许多评论都认为,此案意味着文革间盛行的告密文化正在卷土重来,它将进一步摧毁岌岌可危的社会人际关系。

6、“王福会晤”,“强政府理论”引发共鸣?

    以在反贪事务中风格强硬著称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4月23日会见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福山曾师从塞缪尔·亨廷顿,并担任美国国务院思想库政策企划局副局长,著有《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因提出“历史终结论”而著称全球学界。福山新著《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提出良序社会所需的三个要素,它们按顺序依次为:“强政府”、“法治”和“民主”。《环球时报》为此发表社论说:“按照福山的新理论进行分析,……强大政府是这个国家(指中国)最重要的优势。”

7、琅琊榜热播,电视业有望自我提升

    《武媚娘传奇》引发“满屏尽是大波”的热议,随后其大波遭有关部门粗暴“咔嚓”,导致镜头变得十分怪异,面临网民的冷嘲热讽。另一方面,在摆脱“大妈操控模式”之后,中国电视剧(网剧)水准,呈现大幅上升态势,令人刮目相看:《红色》在电视上被零落而在视频网站咸鱼翻生;《伪装者》之明家三兄弟霸占荧屏;《琅琊榜》和《芈月传》先后热播。有人预言,烂剧把持荧屏的时代,或将一去不返。这年,中国影视业终于认识到,拥有好的价值观(《芈月传》除外)和情节动力的优秀故事(IP),才是影视市场成功的关键。另一方面,琼瑶《梅花烙》著作权维权案终审落幕,编剧于正被判公开道歉,琼瑶获赔500万,中国大陆的版权维护,现出一缕淡弱的曙光。

8、真假票房混杂,中国电影走向“黄金时代”

    截至2015年12月初,全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7.4%,其中59.2%的票房由国产影片创造的。国内银幕已接近3.1万块,影院数量超过6200家,观影人次增长到11.4亿,而广大“小镇青年”,正在成为电影观众的中坚力量。有人预期2017年中国市场总额将超过北美地区。另一方面,院线造假事件频发,“假票房”仍是中国影业的严重发展瓶颈。本年度,中国式大片《捉妖记》和《寻龙诀》、类型片《战狼》《破风》《烈日灼心》、无厘头喜剧片《港囧》等,突破审查制度关隘,成为电影市场的票房先锋,《大圣归来》则是国产动漫电影自我进化的里程碑。此外,文艺片《刺客聂隐娘》引发激烈争议,王小帅的力作《闯入者》面临院线冷遇。在一个文化衰退的现实生态里,独立的文艺院线的诞生遥遥无期,中国文艺片的未来,依旧令人忧心。

9、金星脱口秀走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舞蹈家金星在东方卫视开设脱口秀节目,邀请嘉宾大牌,凭着毒舌特色,嬉笑怒骂,调侃娱乐圈现状,以各种金句和段子,犀利批评拜金主义和媚俗心态,收视率击败周立波、杨澜、张雨绮和鲁豫,成为2015年度中国脱口秀第一人。

10、为广电总局背黑锅,文化部微博遭口水包围

    10月15日下午3时许,文化部开通其“官方微博”后,引发大批网友前往“拍砖”,截至10月24日凌晨6时,该官微粉丝人数超过25.5万,而绝大多数是讽刺批评之声,由此引发管理员的大幅删帖。微信公号“人民日报政文”评论指出,大多数网友攻击对象本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化部实属“躺枪”。广电总局近年来颁发一系列“坑爹”规定,如黄金时段不准播出境外动画片,下令美剧先审后播逼迫大批美剧下架,以及叫停网络电视盒子等等。有评论认为,这些管制条例伤害了广大观众的基本文化权利。

11、纸媒大面积凋零,新媒体吸走老人才

    继广东《风尚周报》、上海《竞报》和《新闻晚报》停刊之后,河北《杂文报》、《壹读》《上海一周》、《瑞丽时尚先锋》和《外滩画报》等纸媒先后宣布停刊;《上海商报》、《天天新报》、云南《生活新报》、湖南《长株潭报》、陕西《榆林日报都市生活版》等也宣告休刊。此外,还有大量行业报刊,如《新科幻》、《心理月刊Psychologies》、《房地产时报》、《程序员》、《钱经》、《数字通讯》、《中国包装报》、《科技新时代》、《动感驾驭》、《教育与出版》、《都市主妇》、《电脑乐园游戏攻略》等亦宣布关门大吉。作为电子时代的必然趋势,纸质媒体的冬天已经降临。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人加快转型步伐,央视名嘴郎永淳、张泉灵、赵普相继告辞旧东家,凭藉昔日荣耀和身份,介入新媒体运作,为资本市场提供新的故事素材。

12、实体书店还魂,文化新地标茁壮成长

    在电子阅读甚嚣尘上的背景下,实体书店的还魂现象,引发各地读书人的关注。2014年,英国BBC评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南京先锋书店位列其中,这鼓舞了诸多实体书店的逆向生长。继台湾诚品书店在苏州落户之后,“无印良品书店”也已开门迎客。广州“方所”的概念店在上海扩张,打造“衡山·和集”新店;地处新天地的“言几又·今日阅读”书店也盛大开业,钟书阁亦计划在静安寺开出新店。老牌的上海“季风书园”系列学术讲座,也引发当地读者的热烈反响。厦门“纸的时代”也在不断扩大新店,成为当地文艺地标。实体书店正在跳出传统的单纯售书模式,探索包含学术、文化沙龙、咖啡、艺廊、影像、音乐、创意、生活、时尚等多元主题的营销模式,令其成为具备开放、探讨和分享功能的城市公共平台,向市场提供新的文化消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