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边塞诗词中的英雄豪气
发布日期:2021-05-27 15:05

中国古代边塞诗词中的英雄豪气
作者:王争亚
郑州学习平台

中国古典文学中,反映边塞征战的诗词,是浩瀚的古诗词海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诗篇,热情地讴歌了古代戍边将士们立志报国、建功边陲的战斗精神。时至今日,再次阅读那些慷慨激昂的边塞诗词时,人们心中依然会升腾起热血沸腾的激情。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出塞》是他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的一首七言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崇这首诗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明月”和“关”是边塞诗中常见的元素,无论征人思乡,还是思妇怀远,都离不开这两个词。诗人的妙处在于加了“秦”“汉”两个时间限定词在“明月”和“关”之前,从千年之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就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如此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仅是当时的民众,而是自秦汉以来祖祖辈辈人们的共同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仅仅是汉代人的希冀,而是世世代代百姓的共同愿望。

全诗虽只有28个字,却字字珠玑,气势恢宏地表达了征战将士们炽热的战斗情怀、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含蓄、凝练而又明快,不愧为千古绝唱。

《从军行七首·其四》是王昌龄的另一篇边塞诗杰作: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的前两句以大写意的手法描绘了西域横亘东西、大漠千里的一幅广袤地域长卷,集中地概括了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和战斗的典型环境。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战局的关注,对自身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后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尤其是“黄沙百战穿金甲”这一句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和概括力。边境的荒凉与艰苦,戍边的漫长与难耐、战事的频繁与激烈,都在这七个字里集中概括。但是,金甲虽磨穿,将士的报国之志却并没有消退,反而在大漠风沙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便是戍边将士的铮铮誓言。

与王昌龄同时期另一著名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同样写得绮丽耀眼且铿锵激越: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写得很直白,展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既豪迈又有几分悲壮的情怀。

《凉州词》是王翰的代表作,也是唐代表现边塞主题的诗歌中典型的作品之一。它真实地表达了当时征战边塞的士兵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志豪情,同时也曲折含蓄地流露出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全诗感情奔放,语言明快,节奏跌宕,给人以激励和向往,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场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行动和敌我双方激战的场面。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太多带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诗人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从而构成了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

纵观诸多的边塞诗篇,其中既有宏大战争场面的大写意,也有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小篇什。“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从军行》就是这样一篇诗作: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从一位书生的心理活动写起,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国运与学运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古代读书人弃笔从戎、立志报效国家的宏大志向。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全诗的亮点,它直接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华夏儿女共同认同的宏大主题。

其实,边塞诗不仅唐代独有,在与唐诗争奇斗艳的宋词中,写边塞烽烟的作品也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其中,开“豪放派”先声的当属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博大胸怀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的《渔家傲》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是词人镇守西北边疆时所作。上阕着重写景,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羌管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综合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边塞战地风光。下阕着重抒情,处在万里之外的将军和征夫盼望早日收复失地、结束征战,盼望回到家乡与妻儿团聚。爱国激情与思归乡情由此表达得淋漓尽致。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铺赋壮词以寄之》,风格沉雄且豪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名副其实。前九句可以概括为一层意思,所写的军容、场景、雄心是作者的想象之辞,颇具浪漫色彩。结尾一句词意陡然下跌,从梦境回到现实,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喟叹,尽吐壮志未酬的无限慨叹,使读者不能不为这种无法释怀的英雄情结一洒同情之泪。


来源:郑州日报
作者单位:河南省环保厅
责任编辑:杨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