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在校大学生为解决“工作经验”的就业门槛,利用自己学习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实践经验,既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导致学业荒废和专业不精,也没有从中获得我们最需要的那种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而且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工作经验相差甚远。
我们承认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都很重要,但在大学生时间、精力都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必须选择最有利于提升自己成长的方式。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为今后发展作充分的积累和沉淀,而且从人才发展的长远角度看,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要远比工作获得实践经验的机会更加稀缺。如果大学生本末倒置,不能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我们从经济学上说,这样低效率的投入也不会得到高效率的产出。
现在我们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其实社会并没有要求大学生有更多的实践经验,毕竟这是大学生的特点之一,社会希望大学生能拥有丰富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而且我们知道社会要进步,和谐是最佳状态,什么是和谐,古人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当然现在没有君臣了,可只有人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在校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和技能培养的过程,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本质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知识的丰富积累无法为社会提供最基本最持久的动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就更应该注重在校学习了吗?而且,大学的理论学习不仅为我们构建知识结构,同时理论可以指导实践,要是没有理论的支持,一味的做也只是瞎忙。余文森教授不也曾说过:“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就会在低层次上重复。”如果我们要突破自我,有一个质的飞跃,要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指导自己的实践,达到提高的目的,因此在校学习到的理论具有更深远。
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方式各种各样,经验的获得也有很多种方式,但没有理论支持所获得的社会实践经验是表面上的、肤浅的。可是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可以通过讲座等活动得到更多的知识、经验等,在讲座中我们有机会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接触,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在校园里接触不到的事情,分享他专家学者们潜心研究的成果,聆听他们的观点和见解,通过这样的方式。
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需要以正确的理论作为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时代,理论对实践的导向、预测、促进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学是一个学习的阶段,更是一个走向社会前的最后的自我完善阶段,社会需要的人才,专业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交际、配合、心态、实践经验。君不见任何公司面试,专业考分都只是一个小小的参考,更重要的是考察这个应聘者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心态和心理素质等。
大学专业知识课程往往排的不是那么慢,而且鼓励大家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学生组织例如志愿者组织等,假期还要求大家进行社会实践。因为大家都甚至专业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更缺乏的是社会实践。
从十年寒窗,三年为了高考而进行的地狱式的学习,我们来到大学,学习专业的知识,我们都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此时我们最缺少的不是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而是对于我们将要从事的专业行业的了解,对我们所学习的书本知识的实践,这实践可以让我们学习的时候更有针对性,让我们学习的时候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