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成立于 1962 年,50 余年来,圆满完成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战略科研任务,为国防安全和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西安光机所积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坚持“拆除围墙、开放办所”,率先提出并塑造“硬科技”双创品牌,积极探索“科技+ 金融、科技 + 服务、科技 + 市场、科技 + 社会”融合发展新模式,将“硬科技”品牌做大做强。
一、“科技+金融”:为硬科技企业提供“第一桶金”
西安光机所定义的“硬科技”,是指以航空航天、光子芯片、新材料、基因技术、脑科学、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区别于由互联网模式创新构成的虚拟世界,属于由科技创新构成的物理世界,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具有高门槛、难以被复制和模仿的特点。由于其高门槛、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社会资本往往不愿在“硬科技”领域的早期项目中投入资金,在该领域“第一公里”难以起步的情形下,西安光机所大胆尝试,成立中国第一个由研究所发起的“硬科技”成果产业化天使基金——西科天使基金,主要投资拥有核心技术和高成长潜力的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硬科技”中小企业。从初始1.3亿规模的西科天使一期开始,现已管理西科天使二期、西科天使三期、陕西省大数据产业基金、先导光电集成基金、中科院成果产业化基金等专业化基金,基金总规模已拓展至51亿元,为不同专业领域的创业者提供金融服务,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第一桶金”问题。
二、“科技+服务”:为“硬科技”研究者点亮“灯塔”
科研人员擅长技术研究开发,但在创业过程中面临企业经营、市场运作、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诸多现实短板往往束手无策,为解决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现实困境,西安光机所创建了国内第一家“硬科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科创星”,为在孵企业提供财务法务、人才招聘等孵化服务。依托西安光机所研究生部、中科院大学等机构,培养了一批在科技领域有新建树、新发现、新发明的创新型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所推进人才分类评价及考核制度,为人才培养营造宽松的制度条件,面向全球招揽高层次创新人才,在政策、资金、生活等方面予以持续支持。同时,西安光机所打造了国内首个专注于硬科技创业的培训服务体系,创办“硬科技创业营”,邀请来自世界顶尖的硬科技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创业CEO及实战咨询师共同探讨创业经验,形成以“硬科技创业训练营+创业公开课+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创业精品课”为主的全体系硬科技“双创”教育模式,通过人力识别与团队搭建、战略规划、财务规划、商业逻辑及模式、股权激励与分配、商业运营六大板块课程,帮助科研人员少走弯路,快速转变角色。中科创星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于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在国家级孵化器考核中被评定为A类(优秀)。
三、“科技+市场”:为“硬科技”产品开辟“蓝海”
从实践经验来看,企业主体往往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能够紧密把握市场的需求,从而布局研发方向。西安光机所改变了传统的科研价值观,从以往根据国家项目要求决定科研计划、关起门来搞研究转变为“把企业搬进研究所”、把科研任务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与企业共建工程中心或者联合实验室,搭建起研究所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从而牵引研究所的科研立项与规划,科研选题、科研方法和计划按市场需求变化确定,企业通过研究所的科研平台、仪器设备、人才技术等支撑,双方合作开发,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后培育企业和科研人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西安光机所搭建了“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模式,为在孵企业提供战略规划、市场对接、技术支撑、设备共享、财务法务、人才招聘、品牌宣传、投融资对接等全方位的孵化服务,打通资本、研发、技术、市场、渠道等环节,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四、“科技+社会”:为“硬科技”创业营造“生态圈”
西安光机所利用自身基础,建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全链条孵化载体,构建了“研究机构+天使基金+孵化器+创业培训”的贴身孵化环境。结合择机退出和反哺接力机制,打通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接力棒”体系,实现了集科技创业者、投资人、工程师、创业服务者为一体的热带雨林“硬科技”创业生态圈。引导社会从关注互联网创业、急于赚快钱、急功近利等风气,转变为关注“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有技术门槛、技术壁垒,能够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硬科技”创业。西安光机所主动与社会机构深度合作,发起成立首个“硬科技创新联盟”,主动承担中央电视台国内首档聚焦智能科技挑战类节目——《机智过人》的策划与组织,参与湖南卫视原创科技秀节目《我是未来》,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致力于构建“硬科技”全产业生态环境。
西安光机所从十年前就开始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拆除围墙、开放办所”,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领域“先行先试”,真正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光模式”,促进了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力,全方位推动了创新创业工作,塑造了“硬科技”品牌,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光子集成芯片产业集群、民生健康产业集群等三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了国立研究平台和科技资源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让传统研究所增添了活力、再焕生机。
文章来源:国家创新创业政策信息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