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赛 | 往届总决赛金奖项目回顾
发布日期:2022-04-02 16:04

    项目:“猎鹰”——开创城市环境下的无人机防空新时代
    守护大家抬头可见的那片天空 

    “2016年,我们在学校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研究所平台第一次接触到无人机防控。”高教主赛道三强争夺赛现场,“猎鹰”项目负责人吴则良的介绍,既概括出了北京理工大学无人机技术与装备优势,也带出了项目团队创业缘起。
在越来越多的无人机防控接触中,项目团队发现,“城市环境”将会是无人机防控未来的难度技术分水岭。

 
    项目团队组建之初,即以城市无人机防控研究为切入点,立志“开创城市无人机防控新时代”。如果说多地调研、到无人机公司实习是项目团队研究的深度积累,那么多次驻扎试验场,最长时间长达10个月,多次在零下10度气温下坚持室外飞行试验10余小时,只为完成全部核心技术验证与集成,是项目团队的初心坚守。
    通过与北京首都机场等无人机防控产品主要客户对接过程中,项目团队了解到行业内主要产品在城市中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难以防范群体打击;二是使用过程易有电磁干扰或坠落物威胁,不适于城市使用。”吴则良介绍。
    团队在试验场一扎就是4年,针对城市无人机防控“拦不全”“抓不准”和“有威胁”三大技术瓶颈,逐一进行攻关。
最终,通过“协同搜索+自主任务分配+协同抓捕”,实现以“零遗漏对抗”解决“拦不全”的问题;通过自主研发新技术,解决了传统防控手段容易产生附带威胁和二次损伤问题;还通过创新研发“车载平台自主回收技术”,使系统能够移动部署以及重复利用,解决了传统大型防控设备部署不灵活、成本高的问题。

     目前,项目核心技术已经全部落地,应用于多研所和高校的重点项目。当前,团队正与北方工业公司、西安206所、阿联酋IGG公司展开基于城市无人机防控的密切合作。
     “国家需要,我即战斗;我既战斗,必然取胜”是刻在团队骨子里的基因,未来城市无人机防控之路可能不会平坦,但团队有信心也有决心将这条路走下去,定义城市无人机防控标准,守护每个人抬头可见的那片天空。
    项目:聚果盆-脉冲电场助力乡村挖掘水果金矿
    专注挖掘水果金矿推动产业扶贫
     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唐忠盛随志愿者团队去到了云南省云县,看到的是遍地的瓜果掉落却无人问津,团队成员心疼不已。
“在那里,我们还发现了特色水果白花木瓜,同样是‘任由’其腐烂在树下。我们当时就在想,能否通过加工一种水果,带动一个产业,惠及一方经济。”本着这样的想法,唐忠盛和同学一回到学校,即开始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反复讨论是否可在白花木瓜的精深加工方面提供有力帮助,既使特色水果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能因此为老乡增加收入。
    在大量的调研工作中,唐忠盛发现,水果行业虽量大面广,遍布全国,但水果多种植在落后地区,加之先进食品加工技术缺乏,水果精深加工产业普遍存在着生产效率低而吃不快、提取纯度低而吃不净、产物活性低而吃不下的发展困境,直接削弱了数千万果农赖以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凭借在学校所学的是食品加工专业优势,唐忠盛联合校友蔡锦林于2019年12月组织成立“聚果盆”创业项目,结合当地的资源特性,辅助开发相应的产品设备,致力于为云南等地乡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提供服务,协助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企业技术升级、相关产业转型等。
     创业方向和扶贫路径确定后,项目团队身体力行,致力于特色水果深加工前沿技术与装备研究,多次深入华南、西南贫困山区以及革命老区,对接各类水果精深加工企业,并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优势学科、优秀人才、优质资源,落地开展核心脉冲电场技术与装备、配套技术与装备开发,多维度人才培训等业务,形成了“造血式”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的科技生产力融入乡村,建设更好的乡村产业环境。
     “以云南省云县白花木瓜为例,项目团队解决了木瓜规模化加工及产品酸涩等问题,推动木瓜种植面积从9.4万亩增至30万亩。”唐忠盛介绍。如今,项目团队技术已应用到国内8个省市、15个县区和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1种水果,为项目技术设备应用及产品开发的企业周边地区城乡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可观的经济收入,并借助技术装备孵化相关国家、省部级项目多项,进一步扩大了科技创新应用范围。
 创新创业学院
2022年4月2日
文章来源:创新创业洞察